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沿革

第七章 地方煤炭工业

第一节 沿革


  
                第一节 沿  革
  1962年,哈尔滨铁路局在双鸭山八道坝开了个小煤井,年产量4 000吨,只干了2年就停产了。1964年,宝山编织社抽出10名老工人,背着行李和干粮,徒步跋涉了100华里,在十二道坝搭起草窝棚,自力更生办起了小煤矿。1966年初搬迁到六道坝,成为市手工业管理局所属的六道坝煤矿。1966年6月,市工业局又在八道坝建了1个小煤矿,称为八道坝煤矿。两个小煤矿,共有职工138人,年原煤产量7 000吨,年产值11.4万元。这是双鸭山市地方煤炭工业发展的开始。
  “文化大革命”时期,地方煤炭工业生产受到干扰、破坏,发展缓慢。1970年,黑龙江省地方煤矿林口会议以后,地方煤炭工业才有抬头。1975年,已由1966年的2个煤矿发展到16个,增长7倍,年原煤产量增加到11.2万吨,增长16倍;职工人数增加到1 589人,增长10倍;年产值达到215万元,增长17.8倍。双桦煤矿于1972年纳入国家计划,列入省地方重点煤矿之一。1977年经市革委会批准,成立市地方煤炭管理局,局矿合署办公,地点设在双桦煤矿。1979年5月局矿分开.局搬到市里。这时,地方煤炭生产有了很大发展,职工人数增加到3 117人,年产量达到27万吨,年产值达到377万元。同1975年对比,煤井增长1.5倍,职工增加96%,产量增长1.4倍,产值增长73%。
  1981年11月27日,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决定,将宝清县七星泡公社三合煤矿划归双鸭山市地煤局管辖,接收工人137人。当时由于采掘失调,矿井处于停产状态。省煤管局对三合煤矿进行了调整和改造工作,国家投资516万元,新建井口1对,到1983年,实际生产能力达到9万吨。
  1985年末,市地方煤炭管理局(对外称双鸭山市煤炭工业公司)直属单位有:双桦煤矿、三合煤矿、燃料公司。市其它各局、区、乡办的煤井113个(均为自己管理)。全局共有职工2 863人,干部215人,工程技术人员58人,其中:工程师19人,医务人员6人。全市地方煤矿原煤年产量66万吨,其中:地煤公司所属煤矿年产量12万吨,年产值287万元。固定资产1 265万元,固定设备2 421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