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生产
第五节 生产
第五节 生 产
一、生产指挥系统
公司由经理、1名副经理和1名副总工程师主抓生产,各矿由矿长和副矿长分管生产,公司和矿都设有调度室,双桦煤矿和三合煤矿各配调度4人、调度长1人,实行3班作业。矿调度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齐备,成为能随时掌握生产状况、及时做好调度记录、上传下达的指挥生产中心。
二、开采方法
煤矿的开拓方式为斜井。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双桦煤矿采用房柱式采煤方法,边掘边采,前进式回采,支护全部使用木顶子;三合煤矿采用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人工打撤支柱全部陷落的方法。
(一)井下运输
双桦煤矿在1984年7月以前均采用人工推放车和手推车及马拉车。1984年7月以后,使用架线机车运输。三井1985年投产后,井下运输采用蓄电机车运输。
三合煤矿主要是手推车,然后用绞车提升原煤到地面。
(二)矿井通风
双桦煤矿建矿初期是自然通风,平均每掘进50米穿一个地表眼。1972年开始用风葫芦对局部地点进行通风。1978年,在自然通风的条件下,增加了风机。由于矿井逐年延伸,依靠自然通风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1983年在一井和三井各安装 1台主扇,使矿井的通风系统逐步形成。
三合矿1984年前没有正规的通风系统。1984年,加强了通风管理工作,实行巡回检查制度,设立了通风段、测风员、瓦检员、保安工等组织机构和人员。在两个井口各设 1台主扇。设永久密闭9处,栅栏8处,1984年末形成了正规通风系统。
(三)矿井排水
双桦矿一井、三井采用永久性水仓,二井采用临时性水仓;三合矿一井、二井采用临时水仓,用离心式水泵,把水排到地面,流入七星河。
(四)矿井供电
双桦煤矿建矿初期无照明动力设备,照明靠蜡烛和电石灯。1970年设4 160型柴油机两台,计240千瓦,供井上、井下用电。1980年1月由岭西竖井矿变电所架设60千伏、 23公里长的高压线路,同时建变电所1处,用电量由初期200万度增到550万度。全矿有大小变压器14台,初步形成高低压供电系统。
三合煤矿建矿初期使用柴油发电机组供电。电压380伏。1978年为解决供电不足,架设 1条由双鸭山矿务局七星矿变电所至一井井区的长 12.5公里的6KV高压输电线。矿内设 320KVA变压器1台。至此形成了双回路供电。1980年,由双鸭山农场变电所往十二连架设1条60千伏接力式高压输电线路,矿内设立1台180KVA变压器,最大负荷54.1KW,平均负荷 21.6KW。1983年底又架设了1条由七星矿至二井的长14.5公里的高压输电线路。到1985年4月投入使用,使全矿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420KVA,总负荷为1611.4KW,最大负荷为966.8KW,平均负荷为650KW。
(五)煤炭运输
两矿煤炭运输均靠公路汽车运输。
双桦煤矿距市区煤场36公里,矿有煤炭运输车队,有汽车11台,运煤量占全年原煤产量的50%。其它外雇车运输,年运煤量5万吨。
三合煤矿有两条公路运输线,一条是三合矿至市区煤场52公里,另一条是三合至双鸭山农场煤场18公里。该矿运输车队有汽车7台,担负往双鸭山农场煤场运输任务,全年运煤达3万吨,往市区煤场运煤主要外雇车辆,全年运煤1万吨左右。
三、生产能力
双桦煤矿有4对井口,总生产能力23万吨/年。三合煤矿有2对井口,总生产能力12万吨/年。
四、生产设备
双桦煤矿建矿初期没有设备,到1968年8月才有1台柴油机发电机组,工人自绕的电焊机和供矿灯充电用的充电机各l台。1978年以后购进两台 120KW柴油发电机组供电,0.8米直径22KW绞车1台,1.2米直径55KW绞车1台,CA6140车床1台,1.6米155KW提升绞车 1台,40KW主扇1台,3U压风机2台,150DS45×3主排泵2台。目前,双桦矿固定生产设备为26台,移动生产设备1 491台,设备完好台数1 399台,使用台数1 332台,停运待修台数90台,备用台数7台。
三合煤矿建矿初期仅有54马力柴油机1台,24千瓦发电机1台。1967年6月,购进JT—800/630型绞车1台,JB52—2型11KW.局扇1台。1985年,三合煤矿有固定生产设备26台,移动生产设备878台,设备完好台数735台,使用台数615台,停运待修台数23台,备用台数87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