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针织复制产品
第三节 针织复制产品
第三节 针织复制产品
1970年,双鸭山市以针织、复制行业为主纺织工业品的工厂相继建设投产。设计能力为年产弹力锦纶丝袜60万双,锦纶丝袜18万双,棉线袜67.5万双,棉线手套24万付,棉毛衣裤 100万件,汗衫背心100万件,卫生衣裤50万件,床单75万条。当年弹力锦纶丝袜投产,生产2万双,生产棉线手套20万付,实现工业总产值14.8万元,创利税 2.4万元。1971年床单投入生产,当年产量5.6万条,弹力锦纶丝袜生产16.3万双,锦纶丝袜0.5万双,棉线手套72.3万付,实现工业总产值108.7万元,利润为8万元,固定资产达 107万元。1975年棉毛衣裤试生产,当年生产2 000件。1976年生产10.5万件,产品纳入国家计划。至此针织、复制行业产品全部投产。
1971至1980年针织、复制行业基建投资342万元,其中:设备总值196万元,厂房建设支出146万元,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年产针织内衣317万件,床单56万条,弹力锦纶丝袜 130万双,锦纶丝袜4.5万双,棉线袜140万双,棉线手套48万付生产能力。1971至1980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 200.5万元,创利税224.3万元,为城乡市场提供各种针织内衣 312.4万件,床单243.8万条,弹力锦纶丝袜467.4万双,棉线袜388.9万双,锦纶丝袜29.7万双,棉线手套401万付。1980年针织行业拥有职工1 172人,固定资产538万元。
1981至1982年为针织、复制行业经济效益最好时期,2年实现产值2 342万元,利税209.8万元。1983年,由于原材料涨价、产品降价等影响,产品积压,总计积压棉毛衣裤74.7万件,各种袜子53.5万双,床单20.2万条,占用资金378万元。1983至1984年亏损214.5万元。1984年,生产了化纤服装,投产了涤棉、腈棉、锦棉运动服,改造了E211、E214棉毛机,生产了化纤同类产品,扩大了生产能力,投产了工业用匹布、蚊帐布、褥单布、包皮布,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1984至1985年应用科研成果11项,研制生产了新品种3个,新产品12个,新花型103个,新款式169个,新织纹24个,新色泽52个。
由于实行全面质量管理,1985年,床单一级品率为76.45%,弹力袜一级品率为95.6%,棉毛衣裤一级品率为78.9%,腈纶衣裤一级品率为87.1%。
1985年生产床单13.9万条、弹力锦纶丝袜13.9万双,化纤服装9 400件,棉毛衣裤65.4万件、汗衫背心42.7万件、棉线手套49.7万付,年实现产值882.3万元,比1984年减亏54.3万元。双鸭牌4×6素色印花床单,双鸭牌 5×7阔幅丝光印花床单,分别于1980年、1982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棉麻交织床单于 1983年被评为国家优秀新产品。产品行销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山东、河南、新疆、广西、贵州、河北等省、区,销售网点200多处,产品出口苏联、马来西亚、新加坡、巴拿马、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贝宁、杜贝、香港等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