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沿革

第十一章 酿造工业

第一节 沿革


  
               第一节 沿  革
  双鸭山市酿造工业始于1957年。市工业局组织68名职工,在市人民委员会招待所后院,建起了2 000平方米的厂房,设备仅有1口铁锅,1个甑简,1台粉碎机,用土豆、甜菜、地瓜做原料,生产60度散装老白干,年产量60吨,年产值20万元,1959年11月酒厂搬迁到福利屯陶瓷厂的厂址,增加一部分设备,年生产白酒能力达 200吨。1968至1976年,白酒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年生产能力达到1 200吨,白酒生产实现了半机械化和部分工种的自动化。
  啤酒厂建于1959年。前身是尖山区食品厂生产粉条、豆腐车间,职工32人,土法制造啤酒,日产量350公斤。1960年又在福利屯白酒厂建1幢746平方米的啤酒楼,年设计能力500吨,后因水源不足,满足不了市场需要而下马。1965年 6月,利用尖山区食品厂的位置重新建了简易啤酒厂,年产能力达1 200吨。1975年,为了扩大啤酒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要,市投资140万元,将啤酒厂搬迁到安邦河西畔,建成5 450平方米的厂房,1976年9月,正式投入生产,年设计能力5 000吨。
  1973年,双鸭山开始生产饮料、罐头和果酒。
  1985年产白酒(混合量)2 323吨、啤酒(混合量) 11 548吨、果酒822吨、香槟饮料262吨、罐头9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