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沿革
第十二章 服装鞋帽工业
第一节 沿革
第一节 沿 革
1947年在岭东地区有一个杨继发私人被服厂,主要承担带料被服加工。
1949年末,双鸭山矿务局岭东煤矿工会建起了服装加工和翻新补旧摊床。工人们白天把缝纫机搬到临时支起的席棚里干活,晚间再搬回家中。1950年夏天,人员发展到10人。矿工会拨出1间50多平方米的房子做为生产车间,这是当时双鸭山的唯一服装店,后改为服装厂。
1951年,服装厂搬到了岭东矿西南山的1座大庙里,职工有50多人,有4个小组,每组8台缝纫机,给百货公司加工小件服装。1953年,在双鸭山矿区内,出现了20多家个体服装缝纫店。1955年。在矿区政府的组织下,走上了合作化道路,成立了服装合作社和服装厂,1956年建市时,由市人民委员会下设的工业科统一管理这些厂社。年末,成立市手工业联社,下属服装合作社有3家,合作社社员200多人,个体服装店32户,年工业总产值70万元左右,1960年,按照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手工业系统对所属的服装行业进行调整,合并了一些服装厂社,只保留尖山被服厂和岭东服装厂,在岭西、宝山、四方台 3个地区的综合厂设服装车间。1970年,岭东服装厂变成染织厂,划给纺织部门管理,尖山被服厂易名双鸭山市服装厂,1980年市服装厂又分为两家,成立市服装一厂、市服装二厂。
鞋帽工业始于1947年。尖山区有个宁家鞋铺,靠传统的手工操作,制做布鞋。1956年公私合营为鞋帽生产合作社,开始生产皮鞋兼做劳动保护用品的单帽、皮帽。1958年在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了地方国营鞋帽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