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沿革

第十三章 制革工业

第一节 沿革


  
               第一节 沿  革
  1953年,在尖山区南小市有1家私人皮铺,采用窖泡皮、刀刮毛,作坊式操作。工艺落后,产品单一。1956年合作化时,4家皮铺,成立合作小组,有职工 14人,年产值3.4万元。1957年由合作小组“过渡”到合作社,1958年把自负盈亏的合作社变成统负盈亏的工农皮革厂。到1962年5年间,累计亏损6万元。1963年,皮革厂与鞋帽厂合并,后于1964年,从鞋帽厂分出,单独经营,改称双鸭山市皮革社。1966年,皮革社扩大,主管局派岳文学任主任,组织生产,1978年,皮革社易名为皮革厂,有职工210人,增加转鼓机、削皮机等设备,提高生产能力,全年工业总产值220万元,盈利3万元。1978年皮革厂被评为“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1982年,由于产品没销路,工厂关闭,工人被分配N--轻工业系统其它厂家。1983年6月,由11名工人成立制革自救小组,恢复制革生产。当年创产值34万元,利润3.9万元。1985年生产重革25吨,轻革8 200平方米,手套革6 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