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主要产品
第二节 主要产品
第二节 主要产品
一、煤炭
70年代初,由于岭西煤矿报废,尚残留着可开采的煤炭资源,于是开始了居民委街道妇女办小煤井的历史。那时,采煤用镐刨(或用手把钎打眼放炮),照明用蜡烛,运输用肩挑,自然通风,产量很低。1972年7个小煤井,年产量2.4万吨,大部分是浅煤层,原煤自产自销。
到1975年,各煤井都增加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工人有矿灯,井下电灯照明,掘进和采煤用电钻和凿岩机,运输提升安上了绞车,改自然通风为强迫通风,小煤井初步成型。年产原煤达到6.7万吨,原煤列入省、市计划。1979年,全市有煤井17个,从业人员达947人,固定资产已达54万元。
1980年,17对煤井年产原煤11万吨,比1975年增长 64.2%,年销售收入203万元,年产值236.7万元,利税总额26万元。同年3月,宝山区开始动工兴建第1个区煤井,当年投产,1982年年产1万吨。1983年和1984年省投资120万元建区第二、第三煤井。1984年 4月,四方台区同四方台煤矿联营办起1个煤井,1985年投产,年产原煤1.6万吨。1984年 5月,岭东区在改造、扩建原4个煤井的基础上,省给投资60万元,又新建了上游煤井。截至1985年,4个区共有22个煤井,其中:区办煤井10个,年产万吨井口 7个。拥有职工2 003人,固定资产226.5万元。年生产原煤20.5万吨,煤质最高达10级,最低为20级,一般在13级和15级之间。年销售额 543万元,年产值438.5万元,占全市区街工业总产值的28%,利税额52万元。
二、建材
砖、瓦、沙、石、灰 1970年,一些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开始打石、挖沙、烧砖、制瓦、建灰厂。到1975年,全市街道办的砖厂6个、瓦厂4个、沙石厂7个、白灰厂3个,共20个厂家。年产红砖928万块,粘土瓦74万片,水泥瓦19万片,完成年产值88万元,占区街工业总产值的20%。
1976至1980年,砖瓦沙石灰的产品数量达历史最好水平。最高年产红砖1 697万块,粘土瓦160万片,水泥瓦24.4万片,河沙3万立方米。企业已发展到36个,年平均总产值157万元,比1975年增长1倍。
1980年以后,产量下降。1985年有15个企业,年产红砖790.5万块,粘土瓦33万片,料石9.4万立方米,袋白灰3 926吨。
暖气片 1977年,岭东区暖气片厂开始生产大六○型暖气片,当年产量 5 700片。1979年被评为市优质产品。1983年试制生产一三二型暖气片。这种产品具有外型美观、体轻质优,耗铁少,热得快等优点。一三二型暖气片,填补了本市地方工业的空白,被授予市优秀新产品的称号,畅销省内各地,远销吉林、辽宁等省。1985年生产大六○型暖气片 4.9万片,一三二型暖气片0.5万片。
珍珠岩及其制品 宝山区白灰厂生产的珍珠岩是以矿沙为原料,经高温加热后膨胀形成白色圆形颗粒,又称珍珠岩粉。主要用做保温层,可代替锯末、毛毡等。它除具有防寒作用外,还有体轻、隔音、绝缘、防潮、沥水等性能,是理想的建筑防寒材料。1983年生产190立方米,1985年生产5 709立方米。其制品保温瓦于1984年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年产量68立方米。1985年,保温瓦形成生产能力,年产 260立方米。这个厂生产的珍珠岩及其制品,色泽纯正,颗粒均匀,保温性能强,导热系数达0.042大卡,重量为每立方米8公斤,合乎部颁标准。产品销往合江东部地区的9个市县190多家用户。
建筑涂料 四方台区涂料厂1984年 8月开始生产建筑涂料。工人们自制反应罐、搅拌缸等设备,经反复试验,生产出3种涂料:106内墙涂料、107外墙涂料、803彩色涂料。年末试销25吨。1985年对生产工艺、配方进行改造,新装1台胶体磨,形成生产能力,又增加107建筑胶。年底销售74吨,产值7.3万元,实现利润0.4万元。106、107、803型建筑涂料于1985年3月,经市科委的技术鉴定:该产品具有色泽纯正、附着力强、久不褪色、使用方便等特点,广泛适用于室内外墙壁的粉饰。 107建筑胶粘结度高,抗拉力大,适用于粘贴瓷砖、墙壁纸,地板砖。这4种产品除供应市内各建筑单位外,还销往七台河、集贤、友谊等市县。
三、服装、布鞋
男女绣花童装 1981年 5月,宝山区绣花厂研制成功绣花男女童装,开始批量生产。该产品设计合理,制作精细,样式新颖,美观实用,适合于城乡儿童穿着。产品不断增加花色品种,历年不衰,深受消费者欢迎。1985年生产79 729件,占全厂产品的三分之一。一级品率在98%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多次荣获省、市优质产品称号,畅销沈阳、四平、长春、哈尔滨、牡丹江等50多个市县。1984年开始加工西装,1985年形成生产能力,年产量为3 549套。
绣花单布鞋 岭东区童鞋厂于 1978年开始生产绣花单布鞋。该产品设计新颖,美观大方,穿着轻便,鞋面刺绣各种花卉图案,具有东方艺术典雅风格和工艺美术特点,受到欧美人士的青睐。1978至1983年共出口25.3万双,销往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
毡底棉鞋 岭东区童鞋厂、岭东制鞋厂于 1978年同时开发了毡底棉鞋。该产品样式大方,外观挺实,做工精细,针码匀实,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畅销北方各省,远销江苏、宁夏等地。1984年荣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岭东童鞋厂生产各种毡底棉鞋 7万双,占全厂全部产品的60%;岭东制鞋厂生产各种毡底棉鞋8.7万双,占全厂全部产品的71%。
发泡底童鞋 1984年,岭东区童鞋厂、岭东制鞋厂同时生产了发泡底童鞋。该产品具有穿着轻便,不吸水、隔潮隔凉的特点,非常适于儿童穿用。1984年 2个鞋厂生产的发泡底童鞋均获市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岭东制鞋厂的晨阳牌发泡底毛口童棉鞋荣获轻工部“全国儿童生活用品新产品金鹿奖”。1985年2厂共生产发泡底童鞋2.5万双。
四、食 品
豆腐制品 1970年,全市有33个居民委办起了豆腐坊,生产品种有水豆腐和干豆腐。1975年,独立经营的豆腐坊有12个,年加工能力近千吨,年产值10万元。1985年有豆腐坊15个,年加工能力1 000吨,年产值11万元。
酱菜 1170年,岭东、岭西、四方台、宝山4个区和七星、集贤办事处相继办起了酱菜厂。以销定产,为本地区人民生活服务。1976年,全市有酱菜厂6个,年加工能力2 000吨,生产的品种有酱油、原醋、豆瓣酱和咸菜。进入80年代,各酱菜厂开始增加花色品种以适应市场变化。岭东区十五委酱菜厂增加北京风味小菜10几种。1985年5个区有酱菜厂5个,年产量2 186吨。
五、其它产品
防寒毡 用杂毛、麻刀、棉花为原料加工而成。具有抗寒、保温性能,适于做门窗的防寒层、缝制帐蓬、水管道保温层等。四方台区振兴制毡厂1972年开始生产。当时有13名妇女,2台旧机器,靠手工操作生产出2 000张防寒毡。以后逐年购置制毡机、打毛机等设备。1979年,生产防寒毡17 361张。产品合格率达 98%。生产的防寒毡结合力、含毛量、拉力、厚度等指标都高于同行业水平。产品畅销东北,远销内蒙古、青海等地。1985年生产防寒毡9 481张。
汽车电瓶线 岭西区四委汽车配件厂 1975年开始批量生产汽车电瓶线。1976年销往大庆、山东、河南等地,1980年生产电瓶线4.2万根,年产值20万元。1985年生产电瓶线8.3万根。年产值40万元。
发油、雪花膏 1981年岭西区东山办事处日用化工厂开始生产发油。1984年生产雪花膏,由散装改瓶装。1985年生产发油4吨,雪花膏5吨,销往佳木斯、集贤、富锦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