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下序
第八编 交通 邮电
编下序
编下序
双鸭山市的交通运输,分为铁路、公路两大系统;邮电分为邮政、电信两部分。
铁路运输,以国家铁路为主,辅以双鸭山矿务局所属煤矿铁路。双鸭山车站,属哈尔滨铁路局佳木斯铁路分局的一个站,1948年1月1日正式营业,建站初期,只有8名职工,5条半线路,每天到发客货混合列车 1对,为三等联合管理站。随着双鸭山煤炭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955年由三等站升为二等站,到1985年末,全站职工已达 1 020人,线路达14条,每天到发列车25对,其中:旅客列车4对,年发送旅客533 875人,年发送货运量707.8万吨,年卸车量达 32 749辆。
双鸭山地区的公路运输,始于本世纪2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富安、富桦、星桦 3处私营煤矿的建立,逐步形成了 4条全长34.7公里的土路,依靠人挑、抬、背、拉、拽与畜力大铁车、花轱轳车等进行货运。
1947年,双鸭山矿务局成立后,由于煤炭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企业自货自运的运输能力不断增强,以畜力车为主体的民间运输业亦随之复苏,并逐渐兴旺起来。随着运输业的发展,公路建设开始纳入矿区建设的日程。1956年,双鸭山建市后,由于工农业生产和各项社会性服务事业的全面发展,以及驻双鸭山的中直和省属矿、林、农等大中型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双鸭山地区的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贯彻落实,双鸭山地区的公路交通运输事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到1985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公路607.1公里,其中:市管公路70.2公里,企业自管公路536.9公里;各种型号的载货汽车2 024辆;专业运输企业年完成货运量54万吨,货运周转量1 228万吨/公里,客运线路17条,总长达803公里,年完成客运量624万人,客运周转量 7 021万人/公里,不仅沟通了市区与各区、矿和郊区农村的联系,而且还沟通了与集贤、宝清、佳木斯等市、县的联系。在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同时,公路养护、运输管理、交通监理等工作亦得到相应的加强与完善。
双鸭山地区的邮电事业,始于1949年,到1985年末,36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机构人员上,从当年只有1名职工的双鸭山矿区邮务所,发展成为1个拥有21个科室,下属11个邮电支局、所和1个青年服务公司,编制432人的省属县团级单位;在业务工作上,从初期只能办理平信、挂号与包裹等一般的邮政业务,发展到能够办理包括函件、包裹(含国际包裹)、汇兑 (含电汇)、报刊发行、机要通信,以及集邮等全部邮政业务与电报(包括有线与无线)、电话(包括长途、市内与会议)在内的电信业务;在服务范围与手段上,从零开始,发展到 12处局、所,131公里的自办邮路,364公里的农村投递线路,从步班投递发展到自行车、摩托车投递,由53个城区投递段连结而成的邮政网路,沟通了全市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的通信联系。并拥有 2条2级电传有线电报电路、5条3级有线电报电路,22条长途电话电路(内有载波电路18条),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此以下各项均不包括各企事业单位的拥有量)达到2 500门,装机量为2 830户,杆路长度127公里,架空明线376对/公里,电缆 63.2皮长公里,极大的方便了全市党政军机关、工商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工作联系、信息传递、相互交往,为全市各方面的建设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