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站场设施 第二节 站场设施
车站建立初期,站内只有 5条半线路,人员办公、住宿全挤在停放于半条线路上的两节破旧的老式客车车厢里。没有水、电设施,用单臂板油灯显示信号机显示信号。用于通讯联络的是1台24门磁石交换台。从1948年3月起,开始增添各项设施。
一、线路、站台
线路、站台建设,始于1958年,当年建成北牵出线与货物一线。1959年6月,在站内2、3道线路之间,建成新3道线路1条。1961年6月,建成度(岔)线1组。1972年,建成围墙 500延长米,修建、平整站台1 496平方米。1979年,新建货物二线,新建高站台、硬面化。1980年,站内增设线路5条半,道岔21处。到1985年,双鸭山站站场线路已达14条,比建站初期增加1.54倍。
附:双鸭山站站场线路明细表
双鸭山站站场线路明细表
表8—1 单位:米、辆
二、水电、照明
水电、照明建设,始于1948年3月,当时站区打了 1眼深井,首次用上自来水。1949年春,站区通了电,设置了1座“H”型16米高的木杆灯塔,1座“人”字型木杆灯塔,安装投光器4盏;建成2个水鹤。1956年,对站区内的电杆、线路全部进行了大修。1959年6月,增设两座18米高的“H”型木杆灯塔,安装投光器7盏。1961年6月,设立变电台1座。1968年,站区新打1眼500×27.55米深井。1970年,全站输电线路进行大修,并将电杆全部换成水泥电柱。1973至1985年期间,先后建成25米高的角铁焊接照明灯塔4座。1976年,新打1眼200×100米深井。
三、通讯、信号
1949年春,油灯信号改为电灯信号,并增设了 1架两臂板三显示进站信号机;接收列车由旧路签改为新路票;区间行车实行电话闭塞。1950年,交换台由24门换成30门。1953年,增设会议电话1处。1954年,新增双音响电报机1台,并将30门交换台更换为54门。1959年6月,将54门磁石交换台更新为50门平磁板交换台。1961年6月,新建1台移动信号操纵台;同时将50门平磁板交换台更新为 100门吉磁交换台。1966年,区间行车由原来的电话闭塞改用“64”型单线半自动闭塞。1979年,建成信号楼l栋计155平方米;区间行车改变用“6502”型大站继电半自动闭塞装置;将100门吉磁交换台更新为“Jr”型 200门自动电话交换台;增设“BD055”型电传打字电报机2台。
四、站舍、货场
1949年冬,新建成1栋计400平方米混合站舍,并投入使用。1958年 1月,建成1栋计288平方米的二层楼房站舍,作为办公室、俱乐部和单身宿舍。1959年6月,改建候车室等站舍达754平方米。1965年1月,新建成货物仓库564平方米,使车站有了正式货场。1969年12月,新扩建货物仓库540平方米,使仓库总面积达到1 104平方米。1970年,货场新建成 200米的吊车线路,并配备1台8吨电动吊车。1972年,平整货场27 840平方米。1979年,扩建货物仓库 546平方米,使仓库总面积增至1 650平方米;同时,货场又增设“482”型内燃牵引车1台,X式电瓶车 6台,平板电瓶车1台,实现了装卸机械化。1980年,新建成1栋3层办公楼计 1 979平方米。1981年,货场修成吊车线100米,增设“mp—16”型16吨龙门吊车1台。1984年11月,建成客、货运车间办公楼1栋计680平方米。1985年,开始动工改造候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