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公路运输 第四节 公路运输
一、货运
双鸭山的货物运输,是从本世纪20年代末期,随着当地富安、富桦、星桦等私营煤矿的兴建、投产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当时的运输方式完全靠人力与畜力,即用人挑、抬、背、拉、拽和大铁车、花轱轳车等进行货运。1944年,日本侵略者控制煤矿后,兴旺一时的民间运输业受到压制。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时,由于煤矿遭受严重破坏停产,民间运输业亦随之衰败。
1947年,双鸭山矿务局成立后,合江省人民政府拨给两辆胶轮马车,担负企业内部短途物资运输任务。1948年,矿务局在岭东、岭西两个煤矿组建起两支各有20台马车的运输队。由于煤炭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民间运输(主要是畜力)业也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54年双鸭山矿区人民政府成立时,全矿区共有货运载重汽车19辆,均为企、事业单位自货自运车辆。畜力车261辆,其中:企、事业单位自货自运车204辆;专业运输企业(在1959年市运输公司成立前,系指交通运输站组织起来的个体运输户)57辆,当年完成货运量24万吨,货运周转量达98万吨/公里。
1956年,双鸭山建市后,由于工农业生产和各项社会性服务事业的发展,更促进了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到1959年,市运输公司成立时,全市已拥有货运载重汽车90辆,其中:专业运输企业为24辆,企、事业单位自货自运车66辆。畜力车413辆,其中:专业运输企业车107辆;企、事业单位自货自运车306辆。当年专业运输企业(包括国营和集体,下同)完成货运量299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货运周转量达557万吨/公里,比1954年分别增长11.46倍和4.68倍。
1960年以后,由于机关与其他企、事业单位自货自运车辆比重越来越大,这虽然减轻了专业运输企业的压力,但也制约了专业运输企业的发展速度。反映在专业运输企业历年完成的货运量上的情况是:1960年下降到121万吨,1961年降到55万吨,1962年降到25万吨。1963年后虽有回升,但直到60年代末才仅达到40万吨的水平。
1971年后,专业运输企业完成的年货运量与货运周转量又开始逐步上升,1979年达到98万吨与1 111万吨/公里。
进入80年代后,双鸭山市专业运输企业完成的年货运量又有所下降,但起伏较小。从1984年起,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实施,在货运工具中又增加一部分个体户车辆,这也是专业运输企业货运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1985年,全市拥有货运汽车2 024辆,其中: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自货自运车辆达1 744辆占86.17%;个体运输户车辆233辆,占11.51%;专业运输企业车辆仅47辆,只占2.32%,完成货运量54万吨,货运周转量1 228万吨/公里。
附:1953—1985年双鸭山市公路货运工具与货运量完成情况统计表
1953—1985年双鸭山市公路货运工具与货运量完成情况统计表
表8—9 单位:辆、万吨、万吨/公里
二、客运
双鸭山市的公路客运工作,始于1958年。省交通局下拨3辆大客车后,才开通了尖山至岭东、尖山至岭西2条客运线路,客运里程约21公里,当年完成客运量1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36万人/公里。
1960年,营运车辆增加到6辆,并相继开通了尖山至集贤县福利屯、尖山至宝山2条客运线路,客运线路增至4条,总里程达到57.9公里,到1962年,年客运量增至7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增至575万人/公里。1965年年客运量突破百万人次大关,当年完成客运量10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941万人/公里。
1970年后,营运车辆与客运线路都在不断增加,到1974年,营运车辆增至16辆,客运线路增至6条,总里程达到120公里,年完成客运量23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 361万人/公里。到70年代末,营运车辆增至29辆,客运线路增至11条,总里程195公里,年客运量突破500万人次大关,完成50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 507万人/公里。
进入80年代后,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实施,客运事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以尖山区为中心,干支相通、城乡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客运网络。1984年,市运输企业完成客运量增加到714万人次,创市公路客运历史最高纪录。1985年,由于增加了一部分(19辆)个体运输户,使专业运输企业的客运量稍有下降,年客运量624万人次。
附:1958—1985年双鸭山市公路客运情况统计表
1958—1985年双鸭山市公路客运情况统计表
表8—10
1985年末,双鸭山市专业运输企业有客运线路17条,即尖山至岭东、尖山至岭西、尖山至八道坝、尖山至七星矿、尖山至宝山、尖山至四方台、尖山至钢联、尖山至福利屯、尖山至双阳矿、尖山至双鸭山农场、尖山至二站、尖山至集贤矿、尖山至太保、尖山至三合矿、尖山至七台河市、尖山至宝清县、尖山至佳木斯市,总里程达803公里。
附:1985年双鸭山市公路客运线路网络图
1985年双鸭山市公路客运线路网络图
三、运输管理
双鸭山的公路运输管理工作,从1953年3月矿区交通办事处成立到建市之前这一阶段,主要是管理民间个体畜力车户的货运工作。
1956年5月,双鸭山建市后,市交通运输站按照“一化三改”的要求,将尖山、岭东、岭西3个区的个体运输户分别组建成3个集体畜力运输社(1960年又组建了四方台、宝山畜力运输社),并于同年9月1日,制订了《运输生产合作社各项生产管理制度》,并在全市实行了计划运输管理,即交通运输站根据各单位提报的 “托运计划”,拟定统一的运输生产计划,按季度和月份下达到各生产、运输单位实施;专业运输企业 (即各运输社)力量不足时,再组织社会运输力量去完成。
1957年,根据省交通厅的指示,在公路运输管理上开始实行“三统管理”,即统一计划、统一调度和统一运价。为确保“三统管理”的贯彻实施,1962年3月14日市人委制定颁发了《双鸭山机关企业货运汽车组织管理条例(草案)》,从而稳定了全市的运输市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三统管理”办法一度被废止,1969年重新恢复,并加进“统一领导”与“统一经营”两项。1972年 3月15日,市交通局、物价局与财政金融局在《关于整顿民间运输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联合通知》与《关于农村车辆进城从事运输的几项规定的联合通知》中,对民间运输组织实行统一货源、统一调度、统一运价、统一发票;对农村进城车辆实行统一编队、统一调度、统一运价、统一结算运费。1980年,又增加了“统一供应油料”的管理内容。
进入80年代后,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实施,全市公路货运市场活跃起来,呈现出国营、集体和个体一齐上的新局面。对此,市公路运输管理部门,本着“国营专业运输企业为骨干,集体运输企业为辅助,个体运输专业户为补充”的原则,根据当地运力大于运量,专业运输企业、个体运输户与各企事业单位运输条件的不同,依据省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加强了对全市货运市场的宏观控制,对诸如市水泥厂、市贮煤场、双鸭山车站贮煤场、双桦煤矿等有大宗货源的单位,实行统一计划、统一调度。同时对专业运输企业采取积极扶持的态度,并在经营上予以指导和帮助,定期召开车货平衡调度会议,组织专业运输企业与大宗货源厂家见面洽谈,签定运输合同;对无力解决货源的30余辆个体车户,统一安排到市贮煤场运输。后来还制定了《大宗货源管理办法》,按用车计划,协调统一,按比例安排营运车辆。为监督“管理办法”的实施,还加强了路检路查的工作,到1985年末,共取缔违章运输车辆171辆,罚款2 450元,收缴运费结算凭证34张,基本上杜绝了私运偷拉现象的发生。
双鸭山市的公路客运工作,自1958年开始后,一直到1983年,基本上是国营运输企业独家经营,票价执行国家和省里统一规定。1984年后,随着集体与个体运输户的增加,市运输管理部门本着“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把6家专业运输企业(其中:国营2家,集体4家)的63辆与19辆个体计82辆大客车,组织起来,实行统一进站管理、统一审批安排线路、统一票价,实行定线路、定班次、定班时,公开了车次班次,统一调度,一视同仁,保证了全市公路客运的正常运行。
四、装卸
双鸭山市公路货运装卸工作,始于1955年2月。到1985年末,全市共有4个专业装卸队,即尖山区搬运社、前进装卸队、市建公司装卸队、双桦煤矿装卸队。
尖山区搬运社 1955年 2月,由邓吉海组织社会上闲散劳力30人,在矿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的。30年来,一直承担全市大件货物,如原木、锅炉、钢板、电缆等装卸任务,其中:原木的装卸量达100万立方米。仅1977至1985年的9年中,营业收入总额达380 183元.其中:总支出331 855元,上缴税金11 495元,纯盈利达36 833元。1985年拥有运货汽车6辆。
前进装卸队 1975年,市运输公司组织职工家属成立了装车队,为货主装卸货物,后命名为前进装卸队。担负砖、瓦、砂、石、水泥等小件物资的装卸。1975至1985年的11年间,共完成装卸量91.7万吨,为国家缴纳税费28 328元。
市建公司装卸队 1978年9月成立,承担建筑材料的装卸任务。1985年收入94 988元,上缴税费10 449元。
双桦煤矿装卸队 1966年成立,以装原煤为主,1985年装原煤63 346吨。
五、车辆修理
双鸭山市的车辆(包括各种汽车与拖拉机)修理业,始于1958年。同年 10月建立起1处简易汽车修理厂(即现市运输公司汽车保修厂的前身),由于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只能开展零修与二级保养。1967年5月至1973年期间,又相继建立起集体性质的轮胎翻新厂(即市橡胶厂的前身) 、尖山区汽车修理厂、市二轻局汽车修配厂和国营的市汽车修配厂。由于新厂的兴建与老厂的设备增加、技术水平的提高,到1976年,基本上可以承担各种车辆的三级保养与大修任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指引下,全市车辆修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到1985年末,全市车辆修理业已达60家,其中:国营2家,集体 19家,个体39家。按修理级别划分,其中:一级修理单位4家,二级修理单位9家,三级修理单位(含个体)47家。在39家个体修理业户中,轮胎专项修理10户,板金专项修理7户,水箱专项修理6户,电器专项修理3户,喷漆专项修理2户,风档玻璃专项加工安装1户,棚靠专项制作安装 1户,零修9户,形成了专项经营、行业齐全的车辆维修、保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