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植物保护
第五节 植物保护
第五节 植物保护
双鸭山农场的植物保护工作,始于50年代末期,时断时续,直到1970年才全面开展,正式设置了机构,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农药、器材的采购、调拨、供应工作,并采取了专业防治与群众性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在全场范围内进行各种病虫害的防治与灭草工作。
一、病虫害防治
初期,对危害玉米的地老虎采用深翻灭卵、灌水灭卵、封锁地边、除草断食等方法进行灭虫。后又用“六六六”拌豆饼或青草做成诱饵,进行扑灭;对玉米螟等害虫,除采用药物拌种,黑光灯诱杀外,还用滴滴涕、“六六六”做成颗粒剂,在喇叭期撤入心叶和用赤眼蜂灭卵等方法进行防治;对小麦黏虫,采用虫情调查、预测预报,层层设防,抓住三龄之前,用滴滴涕、“六六六”、甲基1605、敌百虫、敌敌畏混合剂喷洒;对大豆食心虫,除用黑光灯诱杀蛾外,还用玉米杆截成20厘米长段,投入敌敌畏、锌硫磷、杀灭菊脂等药剂浸泡后,在豆地垅中每隔 5米插一根的方法,熏杀幼虫;对小麦的腐根、枯叶、散黑穗、赤霉,大豆的根腐、灰斑、紫斑、角斑,玉米的黑穗、黑粉、干腐,水稻的稻瘟、褐斑、立枯、叶鞘腐等病害,采用抗病良种和药物拌种等方法进行防治,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综合灭草
60年代开始对麦地实行2.4D类喷洒灭草,灭草面达100%;70年代对豆地采用氟乐灵进行播前土壤处理,苗后用拿扑净喷雾灭草,灭面达70%,总的效果达90%以上。其方式用拖拉机装置喷雾设备,进行行走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