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畜牧管理
第二节 畜牧管理
第二节 畜牧管理
1959年,场部设畜牧科,培训了一批畜牧技术员,并总结出一整套生产管理经验,养猪开始实行“五早”(即早补铜铁、早饮水、早补料、早晒太阳、早发现疾病)、“四抓”(即抓时间、抓防寒、抓瘦弱母猪、抓弱小仔猪)、“三洁”(即舍内洁、敞圈洁、环境洁)、“二净”(即饲槽净、水桶净)和断奶仔猪野营放牧;养鸡实行“四勤”(即勤垫草、勤起粪、勤打扫、勤上水喂食)、“三定”(即定时、定量、定温)、“二净”(即饲槽净、玻璃净)、“一彻底”(彻底遵守防疫制度)。养猪队试行了饲喂自动线;养鸡队实现了饲喂、拣蛋自动化,这些措施对养猪、养鸡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960年,在管理上实行了“三包”(即包群、包任务、包成本)、“四固定”(即定畜舍、定人员、定物资、定措施)的制度。
1962年,在饲养管理上,进行了改革创新,实行自动饲槽生干料,冬夏生仔大群养,对羊实行人工受精等。
1968年后在哈白猪品系繁育中,实行了经济杂交;母猪按“高低高”形式培育;肥猪采取通栏圈、厚垫草、定点排便、生干料、常备水、“直线催肥”等措施;对仔猪的饲养采取集中产仔,给豆浆加动物性饲料,实行“一定”(即定乳头)、“三旱”(即早晒太阳、早开料、早补微量元素),从而使养猪水平逐步提高。
1979年起,实行单群核算,试行生产定额、超产阶段奖和年终分成奖等办法,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1980年恢复畜牧科,1983年变成畜牧公司,实行产、供、销“一条龙”体制,坚持科学养猪,开展饲养管理标准化活动,使养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984年,把畜牧公司改为畜牧渔业公司,实行承包责任制,由职工个人承包畜群进行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