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作物
第三章 种植业
第一节 作物
第一节 作 物
郊区农业种植业的作物,主要有粮豆作物、蔬菜作物、经济作物三大类。
一、粮豆作物
粮豆作物种类主要有小麦、大豆、玉米、高粱、谷子、水稻和杂粮等。进入60年代后,开始对粮豆作物的品种进行选择和更新。
小麦首先引进的优良品种是合作1至6号。1971年,又引进克刚、克强。1977年,引进克江与克丰1号。1981年,引进克丰2号与克旱 6号。1985年,增加了克丰3号与克旱9号。随着新品种的引进,原有的品种便逐步被淘汰。
大豆开始用的是荆江朴、满仓金两个品种。1971年,引进东龙4号与黑河3号两个品种。1977年,东龙4号被合丰22号所代替;黑河3号则一直沿用到1985年,同年又引进了合丰25号。
玉米60年代初期使用的品种是炮米和大马牙。1971年,嫩单 3号与合玉11号两个品种取代了前期的两个品种,其中:嫩单3号品种一直沿用到1985年;合玉11号于1977年便被龙单1号所代替,而龙单1号于1985年又被嫩单1号所代替。
高粱初期引进佳歪品种,1971年引进歪脖张与大粒红,于1977年被合江5号品种所取代。1981年,合江17号又取代了合江5号。1985年,合江17号亦被合江7号所取代。
谷子开始引进的是大粗穗与刀把齐两个品种,其中:大粗穗沿用至1976年;刀把齐则于1971年被合光1号和2号所代替。1977年,合光7号与9号,又代替了合光1号与2号,其中:7号只使用4年,9号则一直沿用到1985年。
水稻初期使用的品种为石守白毛与北斗。1971年引进合江19号代替了石守白毛,与北斗同用,其中:北斗于1985年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合江21号与22号,和合江19号同用。
糜子开始引进的是黑克糜。1971年黏丰l号品种代替了黑克糜。1977年,又引进双粒品种,与黏丰1号品种同用,直至1985年。
二、蔬菜作物
蔬菜作物按生产和供应季节划分为春菜、夏菜和秋菜。50年代的蔬菜生产以秋菜为主,主要种类有白菜、萝卜、土豆(即马铃薯,下同)、大葱等。60年代增加了夏菜生产,主要种类有黄瓜、茄子、青椒、豆角、角瓜、芹菜、柿子等。进入70年后,才发展春菜生产,主要种类有菠菜、韭菜、水萝卜等。并开始引进与改良部分蔬菜作物的品种。
白菜1972年以前,主要品种有唐山白帮、包头青、大青帮、翻心黄。1973年开始引进黄籽大锉、鸡西花心、锉四、青杂早丰、九号、通化等品种,取代了原来的品种。1977年,又用二牛心与牡1号两个品种取代了鸡西花心、黄籽大锉与青杂早丰等品种。1981年,开始引入佳白1号取代二牛心。1985年,引入佳白2号取代了佳白l号。
萝卜 开始引进灯笼红与王兆红两个品种。1977年增加了翘头青、心里美。这4个品种一直沿用到1985年。
土豆1972年前引进克新1号,1977年用克新4号代替了克新1号。1981年又用克新6号代替克新4号。
甘蓝(俗称大头菜) 原用的是当地农家种黄苗、海拉尔。1977年开始引进京丰1号、报春、双金、园春、秋丰、庆丰等品种。1980年后,除京丰1号与海拉尔外,其余品种已被淘汰。
黄瓜原种植品种有蛤蟆眼、大青刺、绥化黄瓜、长刺、叶三等。1984年引进了雌性系×津六和九月青。
茄子开始为大鹰嘴、科选1号等品种。1977年增加了紫长茄。1984年又引进了齐茄、齐杂茄等品种,同时使用。
青椒 1972年以前,主要品种为双富甜椒。1973年开始引进茄门、三道筋两个品种。1981年又增加了巴彦青椒。1985年,三道筋品种已被淘汰。
西红柿(亦称番茄) 1971年以前所用品种有粉红甜肉、桔黄和乌克兰。1973年引进北京大黄与小桃两个品种,原用品种被淘汰。1977年又增加了文革与强力米寿两个品种。1981年陆续引进了强丰、新春、齐研矮粉3个品种,文革被淘汰。1985年除保留了强力米寿、北京大黄与齐研矮粉等品种外,又引进了北京早红等。
豆角原来的品种以农家油豆为主。1980年后,相继增加了红旗油豆、自来油、豇豆等。1985年又引进了英国快熟。
韭菜开始用的品种主要是二马连。1981年引进了竹杆青。1985年又增加了汉中。
菠菜1973年开始种植大叶菠菜、刺菠菜和Et本快菠菜3个品种。1977年后,日本快菠菜逐步被淘汰。
芹菜主要品种是实心芹菜。
除上述种类与品种外,还有葱(包括大葱、圆葱和毛葱)、蒜、香菜、生菜、角瓜、胡萝卜等种类。
三、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的种类有甜菜、烟叶、线麻、苘麻、蓖麻、油菜籽、向日葵、白瓜籽和中药材(包括黄芪、人参等)。
此外,还有香瓜、西瓜、沙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