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生产成果 第六节 生产成果
郊区农业种植业,37年来,由于采取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引进与改革栽培技术、繁育良种、开展植物保护、进行农业区划等措施,不仅播种面积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单位面积产量亦有很大的提高。1949年与1985年相比,粮豆作物合计播种面积,由35 825亩增加到104 964亩,增长1.93倍;平均亩产量由172斤提高到242斤(其中1968年高达296斤),提高40.7%;各类蔬菜的播种总面积,由4 080亩发展到36 253亩(其中1978年达到60 462亩),增长7.89倍,平均亩产量由950斤提高到2 974斤,提高2.13倍。
1949至1985年的37年中,郊区对城镇居民的蔬菜供应情况是:按人口平均每人每年达到315斤以上,每日合0.9斤以上的为14年,占38.89%;每人每年在165斤以下,每日合0.5斤以下为7年,占19.44%,其中:1981年由于灾情严重,年平均每人只有133斤,日平均不足0.4斤(实为0.36斤),为历史的最低点。其余16年则在310斤以下、231斤以上,日平均在0.8斤以下、0.6斤以上
附:①1949—1985年双鸭山市郊区农业种植业生产成果统计表
②1949—1985年双鸭山市郊区对城市人口蔬菜供应情况统计表
1949—1985年双鸭山市郊区农业种植业生产成果统计表
表9—8—1 单位:亩、万斤、斤
1949—1985年双鸭山市郊区农业种植业生产成果统计表
表9—8—2 单位:亩、万斤、斤
1949—1985年双鸭山市郊区农业种植业生产成果统计表
表9—8—3 单位:亩、万斤、斤
1949—1985年双鸭山市郊区农业种植业生产成果统计表
表9—8—4 单位:亩、万斤(担)、斤
1949—1985年双鸭山市郊区对城市人口蔬菜供应情况统计表
表9—9 单位:人、万斤、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