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管理内容

第一节 管理内容



                 第一节 管理内容
  郊区农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虽然开始于“公社化”的1958年,但由于公人民公社成立初期,体制不稳定,机构不健全,管理工作并未能真正开展起来。1963年后,经营管理工作才逐步走上正轨。但为时不久,又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经营管理不仅有名无实,而且更加混乱。
  1974年,市农业局为完善与加强郊区农业的经营管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经营管理工作的几项制度》,经过在安邦公社西山大队的试点后,推广到全郊区贯彻执行。几项制度的主要内容是:
  一、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队长、会计、出纳三级负责;财务人员要奉公守法、坚持原则、带头执行财务制度;会计帐目要做到事清、日结;定期公布收、支项目和工分帐,并及时上墙。
  二、劳动和生产责任制管理
  主要内容包括:社员的劳动态度,即人人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并达到规定的出勤天数;工分补助粮;固定工种不得擅离岗位;损坏公物,按价赔偿;严禁偷拿公共财物;田间生产责任制等。其核心是爱集体,爱劳动,包任务,包质量。
  三、工分标准和劳动计酬管理
  主要内容包括:计酬形式;定额标准;季节工分标定;制定季节小段生产计划;劳动力划组、分工;固定工种的报酬与附加工分;干部参加劳动天数与误工补工;兼职工种的工分;二线妇女与老、弱、病、残的劳动报酬等。其核心是贯彻社会主义时期“各尽所能,按劳取酬”。
  1984年,由于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管理内容变为以责任制与承包合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