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
  饮食服务行业是由全民、集体、个体三种所有制形式组成,国营饮食服务业成立于1948年。双鸭山矿务局成立初期,由岭东职工消费合作社创办了双鸭山第一家国营饭店。1949年成立了岭东照相馆,1950年成立了尖山浴池。随着煤炭和地方工业的发展,国营饮食服务网点逐步增多,1960年增加到12处,1970年36处,1980年发展到50处。截至1985年,全民所有制饮食服务网点已达到58个,有职工861人,全年营业额4 371万元。
  集体所有制饮食业是1956年对个体私营小商贩、小熟食店、小饭店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在政府的领导下组成的。1956年有集体网点27个,1966年经过调整下降到21个,“文化大革命”后期1975年只剩下10个。1976年为解决双职工吃饭难的问题,各区、街道居民委集体兴办了78个小吃店、代营店。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解决城镇待业青年就业问题,积极发展了集体所有制的饮食服务行业。截至1985年全市有集体饮食服务网点105处,1 450人,全年营业额3 077万元。
  个体饮食服务业始于1947年,1955年个体服务业发展到29家,主要是理发和消费品修理。1956年随着对个体工商业户的社会主义改造,除个体理发业外,个体饮食服务业全部走上集体化道路。从1958至1978年20年间,因一度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和“文化大革命”,个体饮食服务业陷于停滞状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方针指导下,以国营饮食服务业为主渠道,积极扶持和扩大个体饮食服务网点,1980年,成立了493个,1981年发展到660个,1983年847个,1984年1 030个。1985年,经过整顿全市个体网点938个,从业人员1 698人,全年营业额6 604万元。全民、集体、个体三种经济形式并存,互相补充,竞相发展,增强了城市服务功能。
  附:1955—1985年双鸭山市饮食服务业零售网点统计表
           1955—1985年双鸭山市饮食服务业零售网点统计表
  表11—3                               单位: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