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饮食业
第三节 饮食业
第三节 饮食业
一、饮食业的形成与发展
双鸭山市最早的饭店是1948年3月由岭东职工消费合作社开办的一家饭店,由庄茂静等5人组成。1间小草房,6张桌,设备简陋。服务对象主要是煤矿职工和来矿办事的旅客。
1950年夏,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需要,由于宝春、宋廷江、赵德海等人在岭西合资经营天乐居小饭店,王国宾夫妻开办了包子铺,许家富、依英牟、冯学奎、王家祥等人在岭东合资经营了洪德园和清真饭店。尖山地区有杨忠胜经营的永合饭店。全市的饮食业从此发展起来。到1953年岭东地区又增设了洪胜园、张包子铺、依家馆、许家馆、李烧饼铺、蔡家馆、海家店;岭西地区增设了刘煎饼铺;尖山地区增设了三义和、朝鲜饭店、张包子铺、孙煎饼铺、尖山酒家和天津包子铺。
1956年,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使一些合资经营或个体经营的夫妻店走上了合作化道路。除岭东的新华饭店和尖山区清真饭店外,均按行业归口实行了公私合营。岭东地区以张包子铺为主体成立了公私合营的工农饭店(即岭东饭店),以冯学奎的清真饭店为主体成立了公私合营的岭东清真饭店。岭西地区将天乐居、永胜园合并为公私合营的工农饭店,后并入国营红旗饭店。其余合资经营或个体经营的夫妻店均以解体。全市由原来的59个私营饮食服务网点改造成31个国营合营性质的饮食服务网点。在此基础上,一批新的国营饭店相继建立起来,尖山地区于1956年8月1日成立了第一个国营饭店,(即国营食堂),该饭店和后建起的一品香饺子部合并为人民饭店。1957年又成立了窑地饭店(后撤销归属尖山区的工农饭店),1963年又相继成立了长安饭店、景阳春饭店(后改为前进饭店)、双兴饭店、奋斗饭店、立新饭店、五马路饭店、服务楼等10余个大小饭店。
1959年,随着四方台、宝山矿区的开发建设,又分别在四方台、宝山地区建起了红卫饭店、利民饭店、宝山饭店和煤城饭店。
1964年又在岭东地区建起了东风饭店、岭东饭店、岭东清真饭店。岭西地区建起了红旗饭店、西山饭店、竖井饭店。
1966年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人民生活的需要,尖山地区又建起了圆笼包子铺、新城饭店、八马路饭店、曙光饭店、合作清真饭店和大众饭店。
1974年随着七星矿区的开发建设,又在七星矿区建起了七星饭店和七星饼片部。
1976年,为了解决新“长征”吃饭难的问题,专门派人去山东潍坊市学习创办“代营店”的经验。在全市各街道居民委试办“代营店”78个,专门经营大众小吃,方便了双职工对主副食的需求,补充了国营网点的不足。
1983年根据党的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遵循既发展社会饮食网点,活跃饮食市场,又安置待业青年的原则,全市矿区、林区、农场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兴办起集体、个体饮食网点355个,方便了群众生活,打破了国营饮食服务业一统市场的局面。
二、饮食卫生
1956年建市后,市人委成立了卫生科,加强了对饮食卫生工作的领导,把饮食业的卫生工作分为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3个方面进行管理。各饮食网点建立卫生管理机构,按岗位落实卫生责任。对餐具消毒、店堂卫生和个人卫生实行月、季大检查。
1960年国务院颁发了《食品卫生五四制》后,市饮食服务行业从上至下严格贯彻执行,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常识教育,建立餐具“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的制度。在食品卫生管理上做到生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不用腐烂变质的原料加工食品,不出售腐烂变质的饭菜,店堂增添了卫生设施,为顾客就餐准备了嗽口水、饮用水、洗手水。屋内有痰盂、防蝇纱窗,仓库有灭鼠设备。
1983年国务院颁布《食品卫生法》后,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卫生的管理工作,市饮食服务公司设食品卫生监督员,指导和监督全市服务行业的食品卫生工作。
在卫生治本建设上,从1983年开始,为企业购置了电冰箱、远红外线消毒器,半数以上的饭店灶房瓷砖到顶,店堂改修水磨石地面,实行工具售货。在从业人员的管理上,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对不符合健康条件的不准从事饮食业工作,平均每年有5至7人因健康不合格调离饮食服务岗位。
三、业务经营
全市饮食业的经营分工,大体可分为大众小吃、专业馆、风味馆3个类型,而以大众小吃餐馆为最多,它适合矿区和人民生活需要,经营大路主副食品,最受群众欢迎。
1956年以前,在经营方式上都是响堂报菜,桌头算帐、收小费,建立赊欠关系,到月结帐。对常来的回头客还适当给予免费敬菜,表示感谢光顾,这些做法受到群众的欢迎。公私合营后,取消了响堂报菜,桌头算帐,收小费的服务方式。
全市饭店经营品类大体可分为川菜、山东菜、清真菜和地方菜4大菜系。操作方法有熘、炒、烹、炸、烩、炝、焖、煎、炖、扒等十几种烹制做法。各种作法又有几十个或上百个品种,现在上市的品种约100多种。
随着矿区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对饮食的需要也越来越高,过去只求供应方便,能填饱肚子就行,现在不仅要求吃饱,而且要求吃好,讲究风味,不怕饭菜贵,只求质量好。1983年,增设了风味馆、专业馆,扩大了经营项目。在一些风味餐馆里,实行经营分工,除了经营风味饭菜外,还包办酒席,经营不同风味的套菜。风味馆、专业馆都有挑头品种,高、中、低档配套,突出专业风味。在就餐条件上除大众餐厅外,还有单间雅座,适应不同生活水平的群众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