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仓储运输
第四节 仓储运输
第四节 仓储运输
一、仓储
1956年市供销社初建时,除土特站和生产资料站有 875平方米的简易仓库外,大部分货物都在露天存放。农村供销社及所属各分销店的仓库,都是以旧民房和院舍稍加修整后,便作存放各类商品的仓库,也有个别基层社没有商品库,物品在露天存放。1964到1970年,市社所属业务站和基层供销社陆续新建了一批仓库,总面积3 664平方米,其中有1 500平方米属于半地下库,主要是用于储存鲜果和蔬菜。1976到1979年,各公司改造旧仓库,兴建新仓库,将简易仓库改建成永久性仓库,总面积达 6 160平方米,使所有货物都能进入库房。1985年全市供销系统拥有砖瓦库房40座,9 940平方米,简易库房18座,6 120平方米,果窖 2 800平方米,货场 9 500平方米。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仓储的商品根据商品的储存特性和销售的特点,有计划的购货和合理的储存。果品公司在产水果季节,尽可能多储一些,以保证长期供应。对农用物资,也是采取春种之前,将所需物资备足,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对常年消费的商品,进行常年储备,保证日常供应。同时,还建立健全仓储的各项管理制度。仓储实行“四无、五化、二帐”。四无:无火灾、无霉烂变质、无虫蛀鼠咬、无帐物差错;五化:商品堆码整齐化、保管科学化、商品档案化、规格化、库内库外卫生经常化;二帐:商品入库验收帐、出库划拨帐。各站仓储都做到了以类定库、以品定位、按品编号、过目知数、盘点方便。
二、运输
1956年建立市供销社初期,商品短途运输靠马车,长途通过铁路运输。短途商品运输量每年供销社只能完成20%,其余的是靠外单位支援和雇用车辆来完成。1973年供销系统购置汽车3辆,1975年又购进汽车4辆,到1985年全市供销系统共有运货汽车19辆,基本上解决了短途商品的运输问题。从外省、市购进的大宗货物是通过铁路运输。1985年由铁路运输的进出商品达12 42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