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货币投放与回笼

第二章 货币

第一节 货币投放与回笼


  
               第一节 货币投放与回笼
  一、新旧货币收兑
  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发行新人民币,收回旧币。在双鸭山市发行的新人民币主币面额为壹元、贰元、叁元、伍元、拾元5种,辅币为壹分、贰分、伍分、壹角、贰角、伍角6种。收兑比值是1:10 000,即新人民币1元兑换旧人民币1万元。双鸭山矿区支行开办新旧货币兑换业务,当年全矿区共兑换新币金额63.99万元。
  二、投放与回笼
  1955至1957年,银行共投放现金6 591万元,回笼现金5 760万元。其中:因1956年国家实行工资改革,职工工资水平增长18%,使人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增大了个人手中的持币量。
  1958至1962年,在“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放松了货币管理,双鸭山市市场货币流通量支出大于收入,平均每年投放7 378.4万元,而平均每年货币回笼5 997.6万元。
  1963至1965年,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双鸭山市货币投放年平均为 6 161.3万元,平均每年货币回笼5 529.3万元,剩余632万元仍在市场流通。
  1966至1976年,现金收支金额逐年增多,1972年现金收入6 999万元,1966年现金收入5 626万元,1972年比1966年增加1 373万元,增长24.4%。1972年现金支出7 903万元,1966年现金支出6 306万元,1972年比1966年增加1 597万元,收支相抵,净投放比1966年增加224万元,增长32.9%。
  1978年,全市共投放货币1亿多元,全市有33 550人增调工资,净投放货币1 418万元。全年市场货币流通总量为1 800万元,其中:城镇居民持币总量1 219万元,农村居民持币总量251万元,城乡集团单位持币总量330万元,平均每人持币39.53元。货币流通总量与商品库存量相比是1:2.13元;货币流通总量与社会商品零售额相比是1:6.Ol元。
  1985年,全市现金总收入38 661万元,现金总支出44 511万元,净投放 5 850万元。市场货币流通总量为7 820万元,其中:城市居民持币总量5 263万元,农村居民持币总量920万元,城乡集团单位持币总量为1 637万元,平均每人持币132.50元。
  附:1954—1985年双鸭山市货币投放与回笼情况表
             1954—1985年双鸭山市货币投放与回笼情况表
  表13—1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