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学与管理 第二节 教学与管理
“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这是毛泽东为在职干部教育规定的教育方针,市委党校自1957年成立起,就遵循这一方针,组织在职干部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研究、学习马列主义和毛主席的建党学说。1966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由于受“左”的错误干扰,党校的教育方针受到了破坏。“五·七”干校代替了党校,以搞“斗批改”为内容,用劳动、大批判的形式对学员进行思想改造,提出“吃小米、爬大山,斗私批修,改造世界观”的口号,学员以连、排编班,形式主义泛滥成灾。1970年8月以后,“五·七”干校转为在职干部轮训,又采取了“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重点学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要求学员“一事一分析,一事一飞跃,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冲击,学员心灵受到了伤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进行了拨乱反正,市委党校才得以恢复和发展,重新执行“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办学方针。
一、教学内容、对象和方法
党校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而确定的。1957年建校起至1985年市委党校(含“五·七”干校),共举办了72期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培训班,对提高干部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附:双鸭山市委党校(“五·七”干校)学员培训情况表
双鸭山市委党校(“五·七”干校)学员培训情况表
襄14—10
二、教学管理
1957年党校成立初期,党训班的教学管理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负责。1958年成立了综合教研室,在校党总支和校长的领导下管理教学业务。“文化大革命”,“五·七”干校期间,由校革委会通过连队党支部组织学员劳动、学习和大批判,并提倡“自己管理自己”。这一时期由于受“左”的错误影响,教学计划多变,教学程序混乱。1978年以后,党校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完善了教学机构和行政办事机构,教学管理得到了加强。教务处担负起了整个教学任务,负责制定教学计划,招生、编排课程表、掌握教学进度、检查教学效果等具体工作。总务处根据教学计划搞好后勤服务。1983年起,党校在教育改革中进一步理顺了管理机构的关系,明确了各自的职能,建立了校领导、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实行了目标管理,并相应地制定了学习、生活、考试毕业、后勤财务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证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三、图书资料
建校初期,图书资料贫乏,教师靠自己的藏书、资料备课。1959年党校建立了图书室,藏书820册、报刊杂志25种。1960年图书增加到1万册、报纸30种、杂志50种,截至1985年藏书达3万册,报刊、杂志170余种,图书资料室面积220平方米,分类存放,健全了借阅手续,为教师和学员创造了方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