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双鸭山市革命委员会
第三节 双鸭山市革命委员会
第三节 双鸭山市革命委员会
1966年 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双鸭山同全国一样,国民经济和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了严重冲击,10年间,全市工业企业亏损额高达1.08亿元。市革命委员会组成了革命、生产两套班子,在努力控制“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内乱的同时,加强了对煤炭和地方工业的领导,把靠边站的一大批局级领导干部派往各厂矿、企事业单位,组织领导职工群众坚持生产,把“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1976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24 457万元,原煤产量442.9万吨,是“文化大革命”10年最高的年份。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从根本上摆脱了“左”的错误的羁绊,把领导全市人民进行经济建设作为施政的中心工作,真正成为代表全市人民利益的地方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