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双鸭山市人民政府

第四节 双鸭山市人民政府



                第四节 双鸭山市人民政府
  1980年,认真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使全市的经济工作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好形势。国民经济的各种比例关系开始朝着协调的方向发展,经济效果显著。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完成31 352万元,比1979年增长4.3%。
  统配煤矿超额完成了采掘计划。1980年原煤产量完成527万吨,为计划的102.3%,比上年增长0.1%,总进尺完成166 500米,为计划的104.6%,比上年增长8.1%,开拓进尺完成32 700米,为计划的128.9%,比上年增长55.8%,洗精煤完成104.4万吨,比上年增长 6.5%。全矿务局实现利润1 054万元,比上年增长53.7%,是全省统配煤矿经济效果最好的局。
  地方工业边调整边前进,实现了增产增收,地方工业总产值完成11 093万元,为计划的104.3%,比上年增长11.7%。
  农业在春低温、夏伏旱、秋后大雪的情况下,蔬菜和粮食取得双丰收。土豆总产量为4 552吨,首次实现了土豆自给,夏菜满足需要,秋菜自给有余。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 139.8万元(含省补贴、其它补贴及上年结转,下同)实际支出2 758.5万元(含上解支出、其它支出及年终滚存下年支出、下同),结余381.3万元。安置了20 724名待业青年,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城市人均收入达到363元。
  城建、文教、卫生、科技等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
  1981年,继续贯彻党在经济工作上实行进一步调整,政治上实现安定团结的方针,工交生产在调整中稳步发展,198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29 477万元,比上年增长4.15%。其中:地方工业总产值完成12 319万元,比上年增长9.96%,高于国家和省的平均增长速度;矿务局原煤产量完成 530万吨,超计划15万吨;农业在自然灾害严重的情况下,大搞多种经营,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982年,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工业调整任务繁重,农业连续 2年遭灾,地方财力偏紧的情况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统配煤矿以安全、质量为中心,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建设,既调整了老矿采掘比例关系,又为长远发展创造了条件,原煤产量达到553万吨。总进尺完成156 000米,开拓进尺完成25 000米。
  地方工业坚持贯彻“争生存、争发展”的方针,进行了调整、整顿、加快了挖、革、改进度,产值、效益、质量和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地方工业总产值完成12 506万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3 308.9万元,总支出3 343.1万元,扣除中央扣借 250万元之后,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1983年,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煤炭工业为主体,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方针,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统配煤矿原煤产量完成576万吨,比计划提高5.9%,比1982年提高 4%;地方工业在困难中前进,合理组织生产,使地煤、化工、机械、电子、轻工、商粮和区街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地方工业总产值完成13 378万元,比1982年提高6.52%;基本建设由于全面实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重点工程加快,投资效益大幅度提高。市属30个基建项目,当年竣工24项,完成基建投资 1 674万元;郊区农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蔬菜总产量54 019吨,比1982年增加 2 984吨;实行财政包干和利改税的办法后,加强了财政管理,狠抓了盈亏大户的增收节支和扭亏减亏工作。在完成国家扣借和认购国库券任务的同时,超额收入,保证支出。1983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 602.6万元,支出完成3 582.6万元,扣除不可预见性的支出因素,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认真进行了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积极发展科技、教育、广播、电视、体育等事业,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1984年,认真贯彻中共十二大和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统配煤矿80%以上的采掘段、队实行了经济承包,原煤产量突破 600万吨,提前一年实现了“六五”计划指标。地方经济体制改革收到了明显效果,简政放权,给企业松绑,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建筑行业投资包干,计划、流通、劳动、人事体制的配套改革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1984年地方工业总产值完成14 958万元,比1983年增长10.6%,提前一年实现了“六五”计划指标。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3 992万元,比上年增长 22.9%,郊区农村人均收入达到409元,各类重点户、专业户发展到2 044户。蔬菜产量达到13 100万斤。财政收入完成4 363.1万元,实际支出4 339.6万元,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基本保证了生产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政权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科技、文教、卫生、体育、新闻、广播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85年,市政府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和“坚定不移,慎重初战,务求必胜”的方针,把改革作为全年的中心任务来抓,加强了对改革的领导,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统配煤矿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矿务局原煤产量达到674.1万吨,洗精煤完成138万吨,超计划11.6%,全局上缴利润1 000万元,是建矿以来经济效益最好的1年。地方工业蓬勃发展,全市工业总产值实现43 413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农业生产增产增收,农业总产值达到4 479万元;蔬菜总产量12 308万斤,满足了城市人民消费的需要;粮食总产达到 2 918万斤,比上年增长42万斤,超额完成省下达的 600万斤的征购任务。基本建设工程质量普遍提高。商贸市场繁荣,物价稳定,财政实现了收支平衡。科学技术在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方面作出了新的成绩。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条件有了突破性的改善。社会治安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全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