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清剿土匪

第二节 清剿土匪



                 第二节 清剿土匪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建军土匪喻殿昌、李延会、李德荣(外号李大脑袋)、李云生等匪股,先后流窜、盘踞双鸭山地区的青山,以及双鸭山地区与宝清县交界的大叶沟、横道河子和大锅盔山一带,危害群众,破坏与骚扰新建立的人民政权。中共合江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派出所属三江人民自治军 (后改为民主联军) 的五团和集贤县独立团,在集贤县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发动群众,对这些匪股进行了清剿。
  一、两路夹击
  1946年 5月中旬,驻集贤县五团吴团长从县公安机关转来的情报中得知李云生等匪股在双鸭山地区富安矿一带活动,就迅速派出2个营(约500余人)的兵力,赶到双鸭山地区。在当地群众的协助下,兵分两路,向四方台一带进行搜索、夹击。即二营由尖山子出发,沿筒子沟奔秃顶山,向四方台进击;三营从岭东出发,翻横头山,沿青山大板车沟,向四方台进击。
  第二天拂晓,从岭东出发的三营,刚刚进入青山脚下的大板车沟,便发现匪徒们在前面右侧的山坡上生火做饭,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上去。一阵激烈的枪声,引起了从尖山子出发的二营的注意。这时,他们刚刚下了秃顶山,突然听到从东南方向传来的激烈枪声,便立即赶去夹击。但由于地形不熟,又处于拂晓时刻,加之观察不细,联络、指挥失灵,两路部队发生了误会,致使主要匪首与大部分匪徒,趁机钻入林子溜掉。
  这次两路夹击,只打死李延会匪股的骨干分子任德志等数人。
  二、激战王麻子沟
  1946年11月25日上午, 3个老百姓打扮的人,来到集贤县城(即现集贤镇)北大营,找到县独立团汤团长,报告说:“李延会等匪股,现在大叶沟,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处境十处困难。多数匪徒人心浮动,要下山投降。”等等。汤团长对这些顽匪万分痛恨,早想把他们歼灭为受害的群众报仇雪恨。所以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未对这3个人加以深究,就让他们走了,并立即率领两个连(约160多人,内有骑兵30人)出发了。
  当天下午,部队途经三门周家(即现双鸭山市太保乡红星村),汤团长同在这里做群众工作的团政委赵振华碰了头,沟通了情况。赵政委问起那 3个报告情况的人时,汤团长说谈完情况就走了。由于几次交手,赵政委深感这几个匪首的奸诈,不无担心地提醒说:“出击一定要慎重!”汤团长由于剿匪心切,既没有对赵政委的提醒加以深思,更没有对敌情作进一步的分析,就找了两位老乡带路,连夜奔向大叶沟。
  次日清晨,部队进入山林10多华里,来到了两条山沟的汇合处,突然发现右首的一条叫王麻子沟的山沟里有敌踪,汤团长即命令进攻。部队冲入山沟后,即遭到顽匪的伏击。独立团的指战员被迫卧倒在沟塘里,进行仰射还击,形势非常被动。
  这一仗,虽经指战员们的英勇抗击,给匪徒们一些杀伤,但终因中敌奸计,陷入困境,导致团长汤生昌以下60余人壮烈牺牲,还有几名战士因重伤被俘。
  汤团长是江西省于都县人,红军干部。为了悼念他,集贤县人民政府决定把东太平镇改为升昌镇(生字用其谐音改为升,取其兴旺发达之意),让后人永远怀念烈士的英名。
  三、奇袭大锅盔山
  集贤县独立团在王麻子沟战斗失利后,驻集贤县剿匪部队以此为鉴,认真检查总结了前段工作的经验教训,变大部队清剿为小分队跟踪追击。在已知李延会等顽匪残部已越过分水岭,流窜到宝清县境内的消息后,同年12月初,五团派出由三营营长孙为为首的小分队,仍从大叶沟进山,跟踪搜索几股顽匪的行踪。
  第二天,小分队在宝清县的金尚屯遭遇了10来个匪徒。孙营长当机立断,带领战士们猛扑上去,一举歼灭了这伙匪徒,并抓住了1个俘虏。经过审讯,才知道这伙人是喻殿昌的部下。俘虏详细交待了喻殿昌匪股的行踪,并表示愿意带路,立功赎罪。经观察分析,俘虏较为老实,交待的情况前后吻合。孙营长决定,立即派人给团部送信,约定时间,奇袭喻殿昌残股。通讯员打马出发后,他们由俘虏带路,先赶到峦峰山的一条山沟里起出了喻匪埋藏在那里的8支步枪和1挺苏式轻机枪,以及部分子弹,便急行军向百里之外的目的地赶去。
  12月 9日拂晓,孙营长率领的小分队和从团部赶来的大部队,按约定时间会合了,并以最快的动作,把喻殿昌匪股残部包围在宝清县境内的大锅盔山的一条山沟里。战斗打响后,残匪们多数成了惊弓之鸟,有的缴枪投降,有的弃枪逃窜(后亦被捉);少数顽固分子,在对抗中很快被消灭,喻殿昌成了光杆司令。但这个穷凶极恶的国民党特务专员,仍然负隅顽抗,拒不投降,最后被冲锋上来的战士们击毙在一块大卧牛石的后面,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四、横道河子大拚杀
  喻殿昌匪股的彻底覆灭,使双鸭山地区的残匪闻风丧胆,他们龟缩在大叶沟以南的横道河子一带的深山密林中。
  1947年 5月的一天,李德荣匪股的二头目李向明到五团驻地投降,交待了这样的情况:匪徒们逃到横道河子后,特别是喻殿昌被击毙之后,李德荣的父亲李财眼见大势已去,曾多次劝儿子投降。可李德荣这个心狠手辣的顽匪却不顾父子之情,终于翻脸,一枪将其父打死。后来,由于 3股匪徒之间矛盾恶化,最后导致火并,李德荣被李延会击毙。他本人就是趁着这个混乱的机会逃下山来的。并说:李延会匪股的骨干分子、排长、炮手潘振利也在他之前逃往富锦老家,向当地政府投降去了。
  五团经过调查,证实了潘振利投降的情况后,于同年10月,对盘踞在横道河子的顽匪残部发动了攻击。
  横道河子是一条东南、西北走向的大沟,长达10多华里。五团采取两边迂回、中路搜索前进的方法,将敌人包围在一个山怀里。经过 1个多小时的激烈拚杀,终于将50多人的残余顽匪歼灭。
  至此,曾经盘踞、流窜于双鸭山境内及与宝清县交界处 1年半之久的几股土匪,已基本上全部肃清。使双鸭山地区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并迎来了全国解放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