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技成果选介 第三节 科技成果选介
一、广播发射机余热利用
完成单位:双鸭山128台
起止时间:1976年9月至1978年12月
技术设计:赵儒廷
双鸭山128台发射机额定输出功率为200千瓦。高末级用3只FV—104E金属陶瓷四极管并联放大,低末级用2只FV一104E金属陶瓷四极管推挽放大。机器运行一昼夜排出电子余热约为200万大卡,按原设计只能使机房取暖,1979年开始,利用余热将二次循环水送入原取暖系统。发射机每昼夜耗散余热约等于1吨煤产生的热量,可供1 500平方米房屋取暖,具体方法是将蒸发锅排出的蒸汽送入水冷冷凝器,把热量传递给二次水,二次水加热后,用水泵送入采暖系统循环。
二、机夹组合车刀
完成单位:矿务局机电厂机加车间
起止时间:1962至1977年
主要人员:赵光吾
该项成果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加工工件的不同,采用4至11把车刀组合切削,使工件一次成型,比传统车削加工方法提高工效6至20倍。如加工56式半自动步枪管外圆,采用组合车刀、靠模自动定心一次成型,由2根/小时提高到40根/小时,提高工效19倍。加工铁矿车小档油环用11把刀组成,同时加工9个面,一次成型。由30个/小班提高到180——220个/小班,提高6倍。加工压风机阀座用9把刀组合一次成型,由20个/小班提高到300个/小班,提高14倍。
三、晶体管电机综合保护装置
完成单位:矿务局四方台煤矿机电厂
时间:1973年
主要人员:张风君、王福成等
井下电机由于长期处于潮湿、多粉尘的环境中运行,使电机经常发生过负荷、短路、单相运转,致使电机烧毁。JB2—2型晶体管电机综合保护装置由整流电路、门电路、时间电路、执行电路等部分组成,可直接安装在井下各种防爆磁力起动器内,可对 7.5—300A范围内电机进行过载、短路、断相保护。
主要技术数据:
(1)单相动作时间:不大于2.5秒;
(2)过负荷正定值:150%;
(3)过负荷正定时间:不大于1分钟;
(4)短路正定值:9—12倍;
(5)短路动作时间:不大于0.5秒。
四、综合防尘。
完成单位:矿务局岭西矿通风科
起止时间:1964年至1973年
主要人员:徐金堂、金学蛟等
该成果系应用声电、光电、感应、水银触点和机动等5种自动喷雾洒水消尘装置,降低井下煤岩粉尘浓度。
(1)光电洒水 由光电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当矿车通过光电管遮光后,光电管向控制器发出脉冲信号,使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动作,水幕进行洒水。
(2)声电洒水 运煤车在绞车道上运行时,产生的声波使声电控制器动作,控制电磁阀动作,洒水消尘。
(3)感应洒水 由感应线、控制器、执行机构组成。作净化通风用时,当人或矿车通过时则电磁阀打开,停止洒水。作消尘时,和水银触点配合,当矿车通过时,洒水消尘。
(4)水银触点洒水 安装在运输平巷和绞车道上,运煤车通过时,按动水银触点开关向控制器发出电讯号,控制电磁阀动作洒水。
(5)机动洒水 安装在主要运输巷道上,运输煤车通过时,拉开开关进行洒水消尘。
五、露天锥形发酵罐新技术在高寒地区应用
完成单位:双鸭山啤酒厂
起止时间:1982年5月至1983年8月
主要人员:唐仁和、郭志刚等
主要发酵过程是:冷麦汁和发酵罐应处于无菌状态,要求在24小时内达到满罐。当外观发酵度达60%,糖度约在4.8巴林,自然升温至12℃。当发酵度与最终发酵度相差 10—12%时,糖度约在3.6巴林,开始升压至 1—1.2K9/cm平方,继续还原双乙酰,直到降到0.2m平方/L以下时,以0.3℃/小时的速度缓慢降温到5℃保持24小时,发酵期为18——23天。
按5 000吨发酵能力计算,降低建设费33%,减少投资30万元,吨酒成本比传统工艺降低13.91元,全年可增收6.96万元。
六、断臂再植
完成单位:双鸭山矿务局职工医院
起止时间:1964年8月10日至1977年6月2日
主要人员:王佩常、宣世达等
1964年8月10日为工人陆宪贵成功地接活了上臂创伤性完全离断肢体。到1977年6月的13年中,为上臂、前臂、断掌、断腿等6名工人进行完全离断或不完全离断肢体再植均获成功。
附:断肢再植病例简介表
断肢再植病例简介表
表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