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剧目及戏曲创作
第二节 剧目及戏曲创作
第二节 剧目及戏曲创作
一、剧 目
1958年,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在讴歌大跃进,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口号下,双鸭山市文化局要求所属剧团配备创作员,有专兼职创作员17人。为反映大炼钢铁,创作了评剧《东风凯歌》、《大闹羊鼻山》以及一些街头活报剧。1964年董向晨创作的评剧《代代相承》,参加了合江地区戏剧汇演。1965至1966年为配合形势宣传,市文化局创评室集体创作了评剧《雷锋》、《烈火丹心》(根据宋恩珍事迹编写)。“文化大革命”期间,为参加省文艺汇演,业余作者张倜夫创作了话剧《师生之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创作异常活跃,业余作者黎斌创作了话剧《星期天的喜事》,参加了省汇演。1985年傅殿臣、郭启新创作了电视剧本《小城喜事》(中央电视台播出),卢振忠、卢静茹兄妹创作了电影剧本《希望这不是真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还有一些广播剧在省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截至1985年,创作剧本23部、改编3部、整理1部。
二、戏曲音乐
双鸭山市戏曲音乐创作始于1961年,有专兼职创作员8人。蒋俊福、徐林为评剧《杨乃武与小白菜》作曲。孙少祥为《伏牛擒魔记》、《革命自有后来人》、《代代相承》等11出评剧谱曲。董申为《丰收曲》、《半把剪刀》等6出评剧整理谱曲,张国良为京剧《农牧曲》等谱曲。张震南和朱国华为吕剧《烈火丹心》、《谢瑶环》等谱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