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音乐

第二章 音乐舞蹈曲艺杂技

第一节 音乐


  
                 第一节 音  乐
  一、声乐
  双鸭山市的声乐艺术起始于1959年,当时专业剧团和业余文工团演出一些群众喜爱的独唱、重唱、合唱歌曲,60年代演出的《红珊瑚》、《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等歌剧,其中的一些唱段在专业、业余演出团体中广为传唱,文化演出部门开始注意培养声乐演员。特别是双鸭山市歌舞剧团成立后,声乐艺术有了新发展。从1966年起,部分声乐演员参加了历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涌现出受群众欢迎的歌手有文治理等。截至1985年,较有影响的声乐演员有美声独唱女演员马丽娅、殷春颖,男演员有黄志刚、章洪道;民族歌曲独唱女演员王少梅、王洪敏、关正秋,男演员姜兴德;通俗独唱男演员丁浪。1980年5月马丽娅演唱的《朝霞里飞来一只布谷鸟》和《春歌》2首歌曲作为交流节目被黑龙江广播电台录制。1981年马丽娅演唱的《乌苏里江》在黑龙江省歌坛新秀演唱比赛中获三等奖。1983年春举办了马丽娅独唱音乐会,演唱了《小二黑结婚》等25首歌曲。
  二、器乐曲
  1947年吹打乐流入双鸭山,主要有唢呐曲。艺人来自山东、河北、辽宁、吉林等地,主要为婚丧嫁娶演奏。1959至1962年期间,市歌舞训练班乐队,演奏民族器乐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市歌舞剧团混合乐队演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板胡独奏曲“赶集”、“灯节”和二胡独奏“红军伢伢回来了”、“拉骆驼”;小提琴独奏曲“采茶捕蝶”、“新春乐”、“梁祝”第一段等。1964年矿务局机电修配厂业余文工团乐队演奏民乐合奏曲“生产会战奏凯歌”和“欢庆胜利”。1978至1985年间,文工团乐队演奏管弦乐“青年舞曲”、贝多芬“D大调”前奏曲、“春节序曲”、“北京喜讯到边疆”、“马刀舞曲”;小提琴独奏“流浪者之歌”、匈牙利舞曲“查尔达什”等。
  三、音乐创作
  音乐创作始于1966年。为参加省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组织全市专业、业余文艺工作者进行音乐创作,有《毛泽东思想万岁》(任振邦词、李所元曲)和《矿工最爱读毛主席的书》 (贾智恩词、李所元曲)等作品。市文化馆于1969至1977年举办4期歌曲创作训练班,汇编成《创作歌曲集》。1983年双鸭山市文化局和鹤岗市文化局联合举办音乐会,双鸭山创作演出的作品有《煤之乡》、《酒后上班坏处多》、《中南海·领袖劳动的车间》、《假如我是一缕清风》等12首歌曲。1984年市群众艺术馆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开展征集歌曲活动,选编出《北疆明珠双鸭山》、《三月的风》、《山亲水亲党更亲》、《献给革命的老一辈》等31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