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曲艺杂技

第三节 曲艺杂技



                 第三节 曲艺杂技
  双鸭山曲目有二人转、相声、快板、山东快书、西河大鼓、东北大鼓、评书等。
  一、二人转
  1947年省内部分闲散民间艺人来双鸭山煤矿当矿工,业余时间在井口或工人宿舍演唱《王二姐思夫》、《大西厢》等二人转节目,从此,双鸭山有了二人转演出。1954年4月在尖山区南小市大众剧院演出二人转《禅宇寺》、《李翠莲盘道》等节目。同年8月和1956年2月,辽宁省民间艺人孟玲玲和张义等6人,哈尔滨陈小玲和李贵春等4人来双鸭山演出二人转《双锁山》等,二人转在双鸭山活跃8年,于1962年逐渐减少。
  二、相声、快板、山东快书
  兴起于1950年,业余曲艺爱好者班后自发的在宿舍进行说唱。1959年矿务局歌舞训练班成立后,开始有了专业相声演员,演出的节目以歌颂矿工好人好事为主,也说演成品段子,如《影迷》、《好》、《找舅舅》等。1959年6月派相声演员刘志喜、王贵彬到哈尔滨铁路文工团学习;同年11月刘志喜拜黑龙江广播说唱团赵春田为师学习相声表演艺术。业余曲艺爱好者赵兴华、王德志、刘今生等创作表演的快板、山东快书、锣鼓词等多次参加黑龙江省及双鸭山市汇演并获奖。1983年刘志喜、李金辉创作的《祖国颂》参加省相声评比演出,获表演三等奖。
  三、西河大鼓、东北大鼓、评书
  1956至1960年期间,西河大鼓专业演员郭佩霞,演出的《小五虎》;东北大鼓专业演员邹燕侠、田忠海演出的《大红袍》;评书世家徐万义演出的《精忠报国》,评书演员车广文演出的《雍正剑侠图》,受到听众好评。各业余剧团也经常上演西河大鼓、东北大鼓、评书等。
  四、杂技
  60年代初杂技传入双鸭山市,外来的闲散民间艺人在街头巷尾演出《脚踩双刀》、《脚踩鸡蛋》、《单掌开砖》、《头上开砖》、《气断钢丝》等节目,同时还演出《扑克变点》、《香烟跳舞》等小型魔术。到70年代中期,有10余人组成的个体飞燕杂技团。截至1985年末演出杂技(含魔术)60余个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