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编下序

第二十四编 卫生

编下序

编下序



  双鸭山的卫生事业是随着煤炭的开发,地方工农业的兴起,人口的增加,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1947年 7月,合江省企业局派王振藩、何庆祥两名医师(西医)携带简单的医疗器具来双鸭山,在岭东老道庙成立了第一个矿区诊疗所。从此揭开了双鸭山卫生事业发展的序幕。
  从1947年建立第一个矿区诊疗所到1985年,双鸭山的卫生事业已走过了38个年头。38年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积极开展预防、医疗、保健等各项卫生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有力地保证了双鸭山各项事业的发展。截至1985年,全市有医疗机构 156个,医院26个,门诊部104个,病床2 025张;医务工作人员 3 527人,其中:中医师以上86人、西医师以上473人、医士366人、护士543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 076人、卫生管理人员 983人。医疗仪器、设备不断扩充和更新,全市拥有各类先进的诊疗器械649台(件),除正常的预防、医疗、保健工作外,还能进行高、难疾患的手术和治疗。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城乡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口死亡率已由1956年的11.32‰下降到1985年的3.63‰,平均寿命由60年代初的60.5岁,增长到 70.4岁。1985年末,市卫生局设医政科、药政科、防疫科、公费医疗办公室,编制4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