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职业病防治
第一节 职业病防治
第一节 职业病防治
双鸭山职业病有尘肺、职业中毒等,其中尘肺为最多。在各类尘肺病例中,主要为煤矽肺。双鸭山矿务局为防治职业病于1963年成立职业病防治所,开展防治工作。对矽肺病人进行治疗,在采煤和掘进掌子面实行八字综合防尘措施,使粉尘浓度大幅度下降。
一、尘肺病防治
1958至1985年全市共定诊各类尘肺2 835例,Ⅰ期2 306例、Ⅱ期414例、Ⅲ期115例;煤矽肺占99%、水泥尘肺占0.7%、其它尘肺占0.3%。对 2 245例尘肺患者采取住院观察和门诊治疗两种形式,在方法上以对症治疗和治疗合并症为主。1980到1984年矿务局职业病防治所在岭东矿荣工队设医疗点,利用抗矽1号、抗矽14号、黄根片、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口服,治疗煤矽肺及其他结核病人。
二、职业中毒防治
1963至1985年,全市共定诊各类职业中毒55例,其中:三硝基甲苯中毒(TNT白内障)39例、慢性苯中毒7例、慢性铅中毒5例、一氧化碳中毒2例、放射病1例,电光性眼炎1例。对职业中毒定诊人员,调离原工作岗位,实行免费治疗。
三、防尘
1957年在岭东矿一井试用湿麻袋、防尘罩防尘,使粉尘浓度由68.6mg/m立方下降到10mg/m立方。1958年在7个全岩掌子面推行湿式凿岩,粉尘浓度下降,其中岭东矿六井掘进段粉尘浓度达到0.14mg/m立方,低于当时国内1.43mg/m立方的先进水平。1960年 8月在全市工矿企业推行水(湿式作业)、革(技术革新)、密(密封)、风(通风排尘)、护 (个人防护,维护防尘防毒设施)、管(加强管理)、查(经常检查)、教 (宣传教育)的八字综合防尘措施。1971年市水泥厂粉碎车间安装了除尘器,运输工段建立了清扫制度。1979年市电瓷厂把破碎大碾改造成封闭水磨碾,使车间粉尘浓度由22.5mg/m立方降到1.83mg/m立方。1984年市石材厂把腭式破碎机安装了一套除尘设施,使粉尘浓度由321mg/m立方下降到10mg/m立方。
四、防毒
1956年 2月矿务局在岭东矿六井进行硝胺火药加食盐爆炸试验,证明加食盐爆炸可降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并在全矿井推广硝胺火药加食盐的方法。1962年市卫生防疫站对全市印刷业进行劳动卫生调查,为预防铅中毒将铸字机安装密闭排烟罩。从1965年起矿务局职业病防治所定期对矿务局火药厂进行车间空气中三硝基甲苯( TNT)浓度监测。1973年,市电瓷厂将螺丝杆电镀改为火镀,将电瓷硫磺灌装改成水泥灌装,降低了有害气体的浓度。
五、放射性同位素和x射线的防护
1981年,地质勘探部门对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制定了保管、运输的防护措施。1983年对本区域内的天然射线本底进行调查,设测定点 180个,最高强度为40微居伦,最低强度为20微居伦,均符合天然射线本底标准。1975年开展x线防护工作。1978年对各医院X光机定期监测,建立档案。1985年末,全市17台200mA以上的医用X光机安装了滤线板、集线器,散射线均降到国家规定标准以下,减少和避免了放射性同位素对勘探人员和X线对X光人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