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一、传染病报告
  为及时防治各种传染病的流行,从1950年开始实行传染病报告制度。1956年市卫生防疫站开始设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片登记和上报工作。1957年传染病报告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由市到区、公社(乡)和地段、大队(村)形成三级疫情报告网。各网点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填写登记卡片,逐级上报。二是确定疫情报告员,凡诊治病人的医生、护士、检验人员,均为疫情报告员。1963年各级网点又配备了疫情统计员、监察员。三是确定传染病报告范围,严格报告时限。1950至1958年报告范围主要有:天花、霍乱、麻疹、伤寒、斑疹伤寒、痢疾、白喉、百日咳、猩红热。1959年贯彻卫生部《传染病管理办法》有25种传染病为报告范围,其中:甲类 3种、乙类22种。1978年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乙类传染病报告增加传染性肝炎、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钩端螺旋体病,减去血吸虫病、钩虫病、绦虫病。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病人,城镇必须在 6小时内上报,农村必须在12小时内上报;发现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病人,城镇在12小时内、农村在24小时内上报。1985年全市疫情总报告率为98.53%。从1956至1985年,双鸭山市主要有15种传染病发生。
  附:1956—1985年双鸭山市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表
               1956—1985年双鸭山市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表
  表24—2—1



               1956—1985年双鸭山市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表
  表24—2—2



  二、预防接种
  1950年起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每年从各医疗单位抽调人员,免费接种牛痘疫苗。1959年进行了一次全市范围的预防接种,接种牛痘苗18 000人份、白喉类毒素984人份、森林脑炎疫苗1 312人份、布氏菌苗50人份、痢疾噬菌体3 000人份、百日咳菌苗4 680人份、伤寒三联疫苗11 429人份、斑疹伤寒疫苗200人份、卡介苗26 000人份、破伤风类毒素500人份。1962年首次口服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液体疫苗)。1964年对2个月至55岁人群进行牛痘苗普种,接种137 598人份,接种率为 81%。为适应战备需要,1972年开展破伤风类毒素预防注射,共注射156 207人份。1973年开展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鼻腔喷雾、口吸乳酸杆菌预防痢疾。1983年实行劳务补贴制度,调动了专职人员的积极性,使接种率和接种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三、计划免疫
  1983年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对7周岁以下小儿实施卡介苗、麻疹疫苗、麻痹糖丸、白百破三联疫苗4种生物制品的预防接种。制定了《双鸭山市计划免疫工作规划(1983—1990年)》、《免疫程序》和《计划免疫工作管理办法》。由市卫生防疫站,各区、矿、乡(公社)医院(卫生院)的防疫科(组),各接种站(农村卫生所),组成三级免疫网络。1984年举行计划免疫培训班4期,有120人参加了培训。1985年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1.67%、麻痹糖丸接种率为94.74%、白百破三联疫苗接种率为93.49%、卡介苗接种率为 95.10%,接种率、覆盖率均超过省订标准。
  附:1958—1985(部分)年双鸭山市预防接种情况统计表
             1958—1985(部分)年双鸭山市预防接种情况统计表
  表24—3






  四、结核病调查
  1979年配合省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组,对尖山区九委居民进行了普查普治工作。受检1 894人,查出的患者实行免费治疗。1980年起,市结核病防治所对全市企事业单位、居民委按划分的免疫管辖区进行结核病普查。1983年 5月市结核病防治所成立普查小组,协助、指导各网点普查工作。
  附:1980—1985年双鸭山市结核病患者情况统计表
             1980—1985年双鸭山市结核病患者情况统计表
  表24—4



  五、结核病预防
  1980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对学龄前儿童、小学至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展卡介苗接种,同时加强了对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的管理工作,实行出生24小时后立即接种。未能接种的,城市在 1个月内补种.农村在3个月内补种。1982年对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卡介苗复种。
  附:1980—1985年双鸭山市卡介苗接种情况统计表。
             1980—1985年双鸭山市卡介苗接种情况统计表
  表24—5



  六、结核病治疗
  1979年前依靠各医疗单位,进行门诊或住院治疗。1980年起,市结核病防治所开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普查普治工作,在农村或居民委开设诊疗点,重点医疗痰菌阳性病人,定点、定时投药,定期复查。1981年市结核病防治所拟定了结核病化疗方案,并开始实行小面积的督导化疗和全监化疗。1982年在全市推广“二阶段疗法”、“间歇化疗”、“短程化疗”.改过去抗痨药日服为顿服,收到了良好效果。
  七、灭蝇灭鼠
  1954年开展灭蝇、灭鼠工作。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每年春秋两季突击进行。1979年市卫生防疫站成立消毒科,开展对医院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督、监测。同时负责疫区消毒、井水消毒、饮食服务行业消毒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1983年 3月,在市副食商场开展敌鼠钠盐灭鼠试点, 6月在饮食行业铺开,鼠密度大幅度下降。1984年对饮食服务行业、工厂等单位实行收费灭蝇.使用溴氰菊酯,效果显著。市卫生防疫站配制灭蝇药、灭鼠药、消毒剂(过氧乙酸)售给食品行业及家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