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城区卫生

第六章 爱国卫生运动

第一节 城区卫生


  
                  第一节 城区卫生
  一、除害灭病
  1954年开展了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矿区政府组织卫生工作者协会和工商联合会组成16人的消毒队,分 5个组对市场蔬菜、瓜果用漂白粉液喷雾消毒,之后发给消毒证,方可出售。1956年 5月,市卫生部门在岭西第一和第五居民委进行狼毒草投放厕所灭蛆试验获得成功,当年在全市推广。1959年全市灭鼠45 600多只,挖蛹340公斤,评选出8 400个无蝇户,被评为合江地区爱国卫生上游市。1980年开展驱绦灭囊,共普查 103 649人,驱绦78条。同年开展捕犬防病会战,到1985年共搞大型捕犬战役4次,捕杀野犬 31 832条。狂犬病发病死亡人数由1980年的5人降到1984年的2人,1985年无狂犬病发生。
  二、环境卫生治理
  1952年组织职工、学生、家属,大搞环境卫生。1954年成立卫生队,有职工54人,畜力垃圾车13台,粪车4台,承担城区粪便垃圾的清运。1956年7月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动员机关干部和职工群众3 000多人参加义务劳动,挖通了由南小市至安邦河的水渠,完成土方量6 000多立方米,南小市居民污水排放得到了解决。1959到1965年全市组织卫生突击活动 129次,清除垃圾43 020吨。1977至1979年,参加卫生会战达48 000多人次,各种车辆 7 500多个台班,清除垃圾124 600多吨,疏通沟渠10 850延长米。1982年采取“四自一联(自修门前路、自栽门前树、自通门前水、自搞门前卫生、统一规划联合集资)”责任承包办法,集资 60多万元用于卫生事业。1984年实行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管理)”门内卫生达标升级赛和创建卫生之家、卫生文明单位活动。1985年全面开展目标管理,爱国卫生运动逐步深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居民垃圾基本做到随产随清,改变了清运垃圾靠会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