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业余训练
第三章 体育训练
第一节 业余训练
第一节 业余训练
1953年起,学校、厂矿为参加比赛,组织临时性的业余训练。1962年成立了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设速滑班,男、女篮球班,有专职教练员,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1965年增设了乒乓球班。业余体校学员是中小学在籍学生,利用放学后时间集中进行训练。业余体校发给运动鞋和服装。同年,国防体育俱乐部开设了小口径运动步枪射击和无线电收、发报班。市体委根据学校运动项目的实力,分别设有基层专项运动点校,有平行路小学的乒乓球、五中的篮球、二中的速滑,由体育教师任教练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业余训练工作被迫停止。1973年恢复了青少年业余体校,增加了田径班。同年,省确定双鸭山市办男女篮球、排球重点班,共计50人。学员实行吃住、学习、训练三集中,每天除早操外,下午和晚上训练。1977年增加了射击和乒乓球重点班,学员72人,每人每天伙食标准1元,发给训练和比赛的服装、器材。国家每年拨给每个学员500元,做为伙食补助、运动服装和器材费用。按照国家体委的要求,为从小抓起,培养后备人材,1977年规定少体校最大年龄不超过17周岁。
1984年市青少年宫办起了少年武术队,市自办10所传统体育项目点校,除武术队有专职教练外,其它班均由学校体育教师兼任教练员,坚持业余训练。省体委每年拨 400元给省级传统校,市体委每年拨 300元给市级传统校,支助业余训练。这些学校每年都参加省体委组织的各项传统校的比赛。1985年文化路小学的小男篮球在省传统校比赛中获得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