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社会新风
第四节 社会新风
第四节 社会新风
建国后,双鸭山人民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文化教育,新思想、新道德、新风俗、新习惯蔚然成风,新人新事层出不穷。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市开展了“五讲”(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讲礼貌、讲秩序)、“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活动,人们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代社会新风正在兴起。现选录几篇社会新风事迹,刊载于此。
心灵美一媳妇热心待公婆
1981年在双鸭山农场,每当人们提出砖厂工人韩秀芝热心照顾年老体弱公婆的事,妇孺皆知,大伙都夸她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媳妇。
8年前,韩秀芝的爱人不幸死去,一家老小6口人的生活重担就压在34岁的韩秀芝身上了。邻居姐妹们都带着怜悯的心情说:“小韩呀,为了减轻你的生活负担,快把老人送到你小叔子家去吧!”小韩回答说:“只要公婆不嫌我家生活困难,愿意跟我过,我就好好养活她们。”从此她对待两位老人比以前更体贴入微了。他丈夫去世后,孩子小,经济有时很困难,他看年逾古稀的两位老人牙口不好,就把每月省下的细粮专留给公婆吃,他和孩子们吃粗粮。每年家里的鸡下蛋,她一个也舍不得给孩子吃,都攒起来给两位老人补养身体,老人见了十分过意不去,说啥也不让她给做鸡蛋了,可是她还是每天偷偷把做好的鸡蛋埋在饭碗里。
一次婆婆生了病,她不仅亲手把药、水送到老人嘴边,还把家里仅有的几只小公鸡杀了给老人吃。平时80多岁的公公愿意吃饺子,她不管上班多忙,总是隔三差五的给包饺子吃,婆婆看了心疼地说:“孩子啊,你整天里里外外地忙,哪有闲工夫包饺子,可别累坏身子呀!”韩秀芝笑着说:“您老都这么大年纪了,辛辛苦苦一辈子,到老了想吃点啥,我当小辈的就应该给做点啥吃呀,让你们晚年过得愉快啊!”几句暖心的话说得公婆流下了热泪。
韩秀芝从过门到现在,10多年来从吃穿戴到缝补洗,对老人样样都照顾得非常周到。她不但自己孝敬老人,而且还经常教育子女孝敬老人,从不惹老人生气。两位老人逢人就说,见人就讲:“别看俺儿子不在了,可秀芝这孩子待俺实心实意,真象俺亲生闺女一样”。
见义勇为不惧邪恶
1983年 6月10日下午3时,福利屯通往兴安公社的公共汽车上,4个歹徒没有买票就抢先上了客车,当客车行驶到集贤县加油站时,一个犯罪分子正要掏兴安公社学校教师高占山的钱包时,被高占山发觉了,歹徒照着高占山的面部打了数拳。高占山不顾口鼻出血,当众揭发了这个歹徒的罪行。同车的教师孙永财站出来大声斥责,4个歹徒大打出手。歹徒强行冲下车后,又将高占山拽下车去,拳打脚踢。正当此时,与高占山素不相识的安邦公社兴东学校教师王传增、金安生、刘凤哲迅速下车,与歹徒展开了搏斗。歹徒狗急跳墙,竞跑到附近铁匠炉抢来烧红的铁棍,从社员家里抢来菜刀,穷凶极恶地向 5名教师乱劈乱砍,并提着带血的菜刀闯到车上横冲乱撞。为了保护旅客的安全,几位教师又将歹徒引下车,王传增一把抓住了滚烫的铁棍,手虽被烫焦了,但终将凶器抢了下来。孙永财忍着伤痛,夺下了另一个歹徒的菜刀,4个歹徒一看不好,仓皇逃窜了。
集贤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后,立即派出干警追捕,经过紧张侦破工作,将4名歹徒抓捕归案。并将同歹徒搏斗负伤的同志送往医院治疗。6月24日上午,副市长韩玉祥与市教育局副局长翁树琪陪同集贤县委书记张海臣、副书记石殿堂及县有关单位领导到安邦公社医院慰问、看望勇斗歹徒负伤的青年教师王传增,并高度评价和赞扬了他见义勇为,同歹徒顽强搏斗,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可贵精神。
舍己救人的英雄少年
他最后留给人们的一句话是:“那也不能见死不救啊!”
1984年 5月25日中午,天空万里无云,烈日高照,树枝停止了摆动,鸟儿隐去了踪迹。第十八中学的王琦和几个同学来到了安邦河水坝的岸边。其中有个同学提出:“咱们到岸边洗洗身子吧,凉快凉快”。这时,王琦说道:“老师不是多次说过,不准到河里洗澡吗?”另一个同学说:“咱们就站在岸边洗洗身子,不游泳”。就这样,几个同学便脱下衣服,站在岸边擦洗身子,几分钟之后,几个同学走上岸边,穿上衣服准备回家。正在这时,西山小学五名学生到这里来洗澡,有两名同学脱下衣服跳入水中,向深水处游去。
“救人啊,宫殿华落水了!”呼喊声传到了王琦的耳畔,王琦毫不犹豫的向呼喊处跑去。由于他救人心切,几次被堤上的石头拌倒,可是,他不顾这一切,爬起来,继续向呼喊处跑去,当王琦跑到岸边时,虽然已是气喘得上气不接下气,但他却毫不犹豫地脱下衣服就要下水。岸上的人急忙劝他说:“你不能下去,你的个子还没有他高,如果下去救他,不等于自己去送死吗?”而王琦回答:“那也不能见死不救啊!”王琦一纵身跳进水中。他奋力地向宫殿华落水处游去,没有救人经验的王琦被落水者死死地扯住不放。他同宫殿华挣扎着刚把头露出水面,就又沉了下去。年仅15岁的王琦为抢救落水学生献出了生命。
1984年11月17日团市委、市教育局授予第十八中学一年级学生王琦“舍己救人的英雄少年”光荣称号。
奋不顾身救儿童
双鸭山林业局红卫林场青年工人艾洪发好长时间没有回家了。1978年 7月18日这天,他心情特别愉快,眼看青山工段离自己家越来越近,脚步不由加快了。突然小艾听到身后有人喊“救人啊”,听到喊声,他急忙回头一看,原来井台上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正连哭带喊着。小艾急忙跑过去,那个小孩指着水井说:“我弟弟掉到井里去了!”原来他们哥俩在井边玩耍,不慎, 6岁的弟弟掉到井里了。这时小艾往井里一看,十几米深的水井里有一个儿童正在挣扎。他不顾一切毅然纵身跳下井去,把落井儿童从水中抱起,这时周围群众听到喊声来了不少人,有的拿绳子,有的拿杆子,也有的拿土蓝子,人们急忙把绳子放下去,小艾把绳子拴在自己腰上,手里抱着落水儿童,井上的人开始往上绞提。当还有两三米要绞出井口时,由于人体过重,井绳突然断了,小艾和儿童又重新落水了,周围群众不觉又为他俩捏一把汗。小艾怕井里的木头碰着落水儿童,紧紧把他抱在怀里,自己胳膊碰坏了,忍着疼痛不松手。当时他想,宁肯牺牲自己,也要把落水儿童救上去。
群众重新拿来绳子,经过半个小时的抢救,小艾和落井的儿童安全提到地面。小艾衣服湿透了,冻的直哆嗦。这时落井儿童家长非常感激地握着小艾的手说:“同志,多亏你了!”说完便拉着小艾的手要他到家换衣服,可小艾说啥也不肯去,忙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事”。
拾物交失主
1979年 7月30日清晨,市建公司第二施工队的工人马怀增,来到中心站东机电厂附近的小吃部就餐,由于人多拥挤,他不慎将英格手表丢失。他发现后就默默地里外找了起来,这时屋里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看到他焦急的样子就问他:“同志,您丢东西了吗?”马怀增看看小姑娘天真而诚实的面庞回答说:“我把手表丢了”。小姑娘说:“我刚才拣到一块表,看看是您的吗?说着把手表递到马怀增的手里。这时,买饭和吃饭的人都围过来看着、问着这个拾金不昧的小姑娘。马怀增感激地问:“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学校上学?”然而她却笑而不答,在大伙的“逼”问下,人们才知道,她是一马路小学四年一班的学生叫王云松。
五次拒收贿赂
1985年,双鸭山矿务局总务处第一次实行房建工程项目指标承包。由总务处房产科科长、共产党员王盛尧负责主管的工程投资总额达 110多万元,其中:有92万元的工程项目是发包给局外和市外工程队的。
在发包和施工的过程中,好几个工程队的头头都表示要给他一些“好处”,他都严词谢绝。一次,有个工程队趁他不在家,派人给他家里送去了 1套毛料衣料,并声称:“事前和老王研究过了”。他回家后知道了这件事,立即和妻子一块把衣料送回了那个工程队,并告诫妻子以后不许收任何人的礼物。还有一次,他从家里送一位某工程队的客人回去,当他返回时,发现门前放着一本进口彩色电视机的说明书,里面夹着一张已经交过款( 1 710元)的电视机发货票,上面写着“王盛尧”。他用笔勾掉了名字,第二天一早就给那位客人送了回去。那人见他不收,就说:“把你家那台旧的换给我们吧!”他仍然没答应。那人又劝他说:“现在社会上都这样”。他却斩钉截铁地说:“我不能这样!”
一年中,王盛尧3次拒收送上门来的礼物,2次退掉了塞入手里的“红包”。面对着那些在他面前叫喊“赔了”的工程队,他理直气壮地坚持按合同办事,质量不放宽,预算不追加,补助不提价。
王盛尧这种手中有权不谋私,按章办事不违纪的作风,体现了一个国家干部、共产党员应有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