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鹏在双鸭山的日子里 袁毅杰
作为万鹏的爱人和战友,我对他是很了解和信任的,也是十分敬佩和怀念的。他年青时曾为找工作到处流浪、奔波,直到28岁才找到中国共产党,从此参加了革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不怕流血牺牲,勇敢投入战斗,曾几次负伤,转到地方仍是辛勤为党和人民工作,直到和我们永别。
1946年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东北解放区各地人民政府的财经十分困难,当时的合江省人民政府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决定自力更生开发双鸭山煤矿,并于1947年7月成立了双鸭山矿务局,万鹏被合江省政府任命为双鸭山矿务局局长。对于煤矿工作,他从没接触过,但既是组织的安排,他就愉快地接受任务,勇敢地挑起了这副重担。他在双鸭山的日子里,排除了各种艰难险阻,为双鸭山煤矿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矿区建设奔波
万鹏到双鸭山后,一切都是从头抓起。由于双鸭山煤矿在日本统治时期被掠夺性地开采过,日本投降后又遭受了各路土匪的抢劫,矿井等一些设备被破坏得很严重,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凄惨荒凉的景像。仅有的20来间平房龇牙咧嘴地立在山坡上,几个废弃的洞口狼籍地隐没在荒草中,时而传来的狼嗥,更增加了一种恐怖的气氛。既没有公路,又没有铁路,更不用说电路和其它设备了,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吓倒万鹏同志,相反,却更激发了他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当时急待解决的是劳力和物资问题,解决劳力主要是到双鸭山煤矿周围的县城和农村招收农民当矿工。当年招来了几百人,同时又向省里要了一部分干部来双鸭山工作。于是,初步组织了矿务局的架子:张恩璞任矿务局副局长,段宝 、袁世安任采煤师,刘尚林是机械负责人,王海波是电器负责人。当时的主要目标是组织工人恢复生产。但是,恢复生产仅有劳力还不行,还离不了生产必备的设备。然而,当时没有专门的物资供应部门,一些设备均需自行解决。于是,万鹏又四处奔走“化缘”,寻求“施舍”。他先后去过依兰、南岔、达连河、小恒山、哈尔滨及合江省各县城,只要发现矿山能用的器材,就找有关方面的领导,想方设法要到手。当时各处的领导对建设双鸭山煤矿都是大力支持的,凡是对矿山建设有用的物资,一般都同意让给双鸭山,如大小铁轨、电缆、电机、加工机械、雷管、炸药、钢筋、电器材料等,解决了双鸭山煤矿生产建设的急需。
双鸭山煤矿在日伪统治时期,工人下井挖煤提一个小嘎斯灯。恢复生产,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电力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万鹏分别到哈尔滨、佳木斯等地寻求电气专业人员和电器设备,他首先找到了王海波电气工程师,又由王海波派人到处搜集电缆和其它电器材料,万鹏又从哈尔滨要来了一些电工和机械工,经过多方争取努力,电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从此,工人下井再不用提嘎斯灯了,打眼也可以用电钻了,运煤也可以用绞车了……,生产效率可望大大提高。后来,职工家属住宅也安了电灯,稳定了职工们的情绪,因为大家都看到双鸭山的光明前途。
电的问题解决了,铁路运输问题又摆上了日程。那时从佳木斯到双鸭山的火车只通到尖山子,从尖山子到各矿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蜿蜒于树丛沼泽之中,稍不留神,就有掉进淤泥、水坑中的危险,人员来回走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往外运煤了。因此,要想把国家急需的煤炭,挖出来运出去,就必须把尖山子到岭东、岭西两矿的铁路修通。为了修铁路,万鹏又开始向各方面求援,无论铁道工人,还是铁轨、枕木、道钉等,一律来者不拒。矿区地势高低不平,沼泽成片,又劈山、又架桥,填水洼,整个工程真好比铁杵磨针。经过艰苦的努力,铁路终于建成了。它标志着双鸭山煤矿发展建设新阶段的开始,它使双鸭山煤矿的建设如虎添翼。通车那一天,矿务局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合江省政府副主席李范五前来热烈祝贺。佳富铁路的建成,不但可以外运煤炭,还运进了大量物资和人员,双鸭山的事业开始兴旺,双鸭山的面貌逐渐改观。
电力和铁路运输问题解决后,万鹏与同志们又投入到了矿井的开发建设中。例如岭东的斜井建设,这个斜井开掘在岭东矿老三号平洞上面的山坡上。矿井因坡度大,往外运煤有困难,为了解决提升问题,就在山坡上建了一个绞车房。当时绞车零件不配套,需进行改装,万鹏就经常到绞车房帮助想办法解决问题,经过与同志们共同努力,绞车安装成功了。在矿井的建设中,万鹏所有现场都到过,从岭西到岭东,从地面建筑工地,到井下掌子面都留下了他的脚印。尤其是岭东斜井的建设,其技术要求高,困难较大,成功与否,是对双鸭山矿务局建井、采煤技术的考验,也是对领导者决策水平的检验,它的成功投产,对于双鸭山的建设来说意义是重大的。
从外行到内行
万鹏过去从没搞过煤矿工作,但为了搞好工作,为了从外行变为内行,他就主动把学习采煤技术和煤矿管理知识当作重要的任务。他白天忙于工作,就晚上看书学习,一看就是大半夜,遇到问题就不耻下问,问我们,也问别人,直到弄懂为止。他不但从书本里学,同时还在工作实践中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起来如饥似渴。例如,他本不会用计算尺,但通过学习,他不但会了加减乘除法,还会了开平方和立方等等,这给他的工作带来很大方便,如计算采煤量和工程数据,一拉计算尺就一目了然。在学习内容上,他颇有些贪得无厌,只要同煤矿有关,他什么都学,测量、采掘、通风、机电安装、机械维修、煤质化验、顶板支护、放炮技术、装卸运输等等,都是他学习研究的题目,由于他的虚心和刻苦,很快就掌握了煤矿技术和管理知识,甚至那些工程师,对他取得的效果也都很佩服。他除了学习煤矿业务知识外,还经常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政治经济学》和时事政治等。他说,当好企业的负责人,必须既懂业务,又懂政治理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他的知识面比较广,在这一点上我也非常佩服他。他不但在学习上能够放下架子,在工作中和业余时间也能和工人们亲密相处,办公室找不到他,而生产现场却总闪现他的身影,有时在井下,有时在井上,有时在深山密林的伐木现场,有时在煤炭运输的线路上。但无论在哪,只要发现问题,他就马上解决。工人们休息时,他还常和工人坐在一起研究工作,征求工人对生产、生活等方面意见。对于工人们反映的情况,他都进行调查分析加以解决。通过和工人谈话,从中了解到很多问题,也学到了煤矿知识,对万鹏本人来说,也是增加了向工人学习的机会,增添了他建设煤矿的信心。同时,广大职工也为有一位理解他们,关怀他们的领导而高兴,激发了他们投身生产建设的热情。
大胆培养使用知识分子
万鹏不但尊重矿工,尊重知识,更尊重知识分子,他十分重视对他们的使用和帮助,关心爱护他们。他认为他们有才能、有创造性,所以特别注意对他们工作的合理安排,让他们在技术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专长。同时,他还注意对旧知识分子的合理使用,从不歧视他们。如段宝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采矿系毕业生,毕业后原在伪满政府产业部、兴农部作技术工作,1945年 3月任佳木斯伪市长)、袁世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在伪满三江省经济厅作技术工作,东北光复后,在我合江省实业厅工作) 等专业人才,万鹏就大胆地向合江省人民政府建议,将这二人要了来。特别是对段宝
,万鹏认为,与其杀之,不如发挥他的专业特长,让他在工作中将功赎罪,为人民献出自己的知识。万鹏同志向他们交待了政策,要求他们到双鸭山煤矿后积极工作,认真负责,把知识献给祖国,这样对国家对人民对自己都有利,也是他们主动赎罪的好机会。段宝 、袁世安都表示愿接受改造主动赎罪,并感谢人民政府对他们的宽大和信任。于是他俩随张恩璞副局长第一批来到了双鸭山煤矿,后来都是双鸭山煤矿的矿师,他们都为双鸭山的煤矿开发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万鹏不但重视对旧知识分子的使用,对青年知识分子也是关心爱护的。日本投降后,我们成立了东北军政大学,在社会上招收了一批知识青年。有些青年受国民党影响较深,对共产党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学校里讲过一些糊涂话,被当作反革命分子,送交合江省公安局看管审查。后来又把这些人转送到双鸭山煤矿实行管制,进行劳动改造。这些青年分到岭西矿20多人,分到岭东矿60多人。那时劳改队员过的是集体生活,分班组、按工种进行生产劳动,工种有掘进工、运输工、修道工、木工等,他们白天劳动,晚上学习检查、汇报思想,该批评的批评、该表扬的表扬。这种改造方法对他们很起作用,使他们经受了洗礼,能够自觉接受改造,没有一个人逃跑。在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解除了对他们的管制,移交给双鸭山矿务局。万鹏同志通过对这些青年人的历史、思想和工作表现的分析,认为可以使用他们,应该给他们分配正式工作,就把这个意见向合江省政府作了汇报,并得到了合江省政府的同意。于是,这批青年知识分子得到了解放,愿意留下的都分配了适当的工作,不愿意留下的,送交合江省政府另行分配,愿回家的也行。这样做,他们很满意,有的青年感动得流了泪。留在双鸭山的这批青年知识分子,后来都干得不错,还有不少人担任了重要职务。当然,使用这些曾被错当成反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左”倾路线的影响下,他曾为此受过不应有的批评和指责,以及不公平的对待。这一切万鹏都能泰然处之,他常说的话是:“不是为个人,而是为工作。”
万鹏同志对旧知识分子非常重视,对我们党自己培养的知识青年就更是十分爱惜了。东北解放后,合江省政府在佳木斯市办了一个青年干部学校。这些学生毕业后,双鸭山分到了一批,万鹏把他们当宝贝一样看待,把他们放在重要的岗位上,指定专人带他们学习业务技术,盼望他们能早日肩挑重任。如培养高凤梧当坑长;让黄致卿学采煤技术,由段矿师代培;让王博学学财会业务;还有田文举、李维新、孙庆林、郝善志、王森等,都被安排到重要业务部门。他们积极肯干,不怕苦、不怕累,进步很快,很快就在不同岗位上挑起了重任。万鹏为什么爱惜人才?因为他是搞生产建设的,懂得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资本,建设社会主义需要科学知识,不珍惜知识分子就等于不重视我们国家的建设,所以他才对专业人才倍加珍惜。
和矿工息息相通
身为局长的万鹏同志不但操持着全局的生产建设,而且还时刻关心着职工的生活。矿务局刚成立时,职工住房很少,许多职工因无住房不能带家属,少数职工家属住的是泥坯草屋,卫生条件更谈不上,工人从井下出来没有地方洗澡,只能用脸盆打点水擦洗一把。万鹏看到这种情况十分焦急,和有关人员一起想办法加以解决。为了让职工有个活动场所,在岭东、岭西各建一个篮球场,青年职工在业余时间能搞点体育活动;为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建起了矿区卫生所,派何庆祥和王振藩两位大夫出诊,另调了两名护士协助,药品是从佳木斯等地购进的,煤矿职工和家属随时可以就医;为了让井下工人洗上澡,又在工人宿舍附近盖了两间小平房,安装一个小锅炉烧热水,供工人洗澡用。那时有的工人因缺衣服穿,下井劳动时光身干活,万鹏就设法派人到外地买些蓝布衣服发给工人当劳动服。这些虽是临时措施,但却给工人解决了实际困难。万鹏还经常深入到工人宿舍或工人家中同工人一起聊天,向工人问寒问暖了解工人的生活和思想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回答工人提出的问题,工人们都很高兴,说共产党好,共产党的官也好,不打人骂人,没有架子,还能和“煤黑子”坐在一起说话。
为了解决职工住宿和机关办公问题,矿务局决定在尖山子盖矿务局办公楼和职工宿舍,把尖山地区作为双鸭山煤矿的中心,根据万鹏的设想,有关部门对地面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为此,万鹏到佳木斯找袁庆孚协商,把建房工程包给他,人工由袁庆孚负责,材料、工资等费用由矿务局负责,合同订好后,他们就开始按矿务局的图纸进行施工。在建设过程中,薛洪超与袁庆孚联系具体事务,大问题找万鹏解决。万鹏每天都要到工地看进度情况,有问题就随时解决,如工人的吃住问题、医疗问题、材料运输问题等。现在尖山子已成为双鸭山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了,万鹏的设想得到了全部的实现。
双鸭山是块宝地,但由于开发较晚,各种生活设施都不配套,甚至连一个商店都没有,最常用的针头线脑都没有卖的,更不用说其他生活用品了。在这种情况下,万鹏想办一个像延安那样的生产消费合作社。可是那时候在双鸭山想找一个会经营管理的人也办不到,万鹏就去找东北总司令部参谋长伍修权,请他帮助找个能办合作社的干部,伍参谋长就找到曾在延安办过合作社的老郑同志,请他来双鸭山煤矿创办合作社,万鹏又另抽调了几个工作人员归老郑领导。资金先由矿务局拿,还提倡职工自愿入股,盈利可以分红,退股者自便。老郑他们到佳木斯、哈尔滨、富锦、集贤等地采购物品,主要是烟、酒、火柴、牙膏、牙刷、肥皂、糖果及穿戴用品,然后供应给全矿职工,很受广大职工家属的欢迎。这个合作社设在岭东矿务局门前不远的一个庙里,离焦子窑和工人住的地方较近,职工下班后顺便去看看,买点什么很方便。后来职工家属又有了炸油条卖的,也有卖烟酒的,陆续增加了一些小商业点,这在当时都是很需要的。这些小商业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既为后来双鸭山的商业发展打下基础,又解决了当时矿工们的生活困难。
注重思想和宣传工作
1948年,双城一带遭受了自然灾害,为了救济灾民,支援灾区,万鹏带头发动矿区职工节约粮食,号召大家每顿少吃一口,节约一把米,把省下的粮食援助灾民。为节约粮食,万鹏带头上山挖野菜,全体职工和家属积极响应号召,有的还带上孩子上山挖野菜。全局通过以菜代粮的办法节约许多粮食,这些粮食由合江省政府统一调运支援了灾区。这次救灾运动,在广大矿工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群众纷纷说:“过去穷人缺吃少穿,甚至眼看着冻死饿死,从来没人管。现在政府虽有困难,还能想法去救济受灾群众,还是共产党领导的好哇。”通过节粮救灾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矿工的阶级友爱精神,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觉悟,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共产党是真正为劳苦大众谋福利的党,提高了共产党在矿工中的影响和对人民群众的凝聚力。
万鹏在双鸭山煤矿工作时,还经常找群众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并随时向群众做宣传工作。当时有些职工在思想上存在着一些湖涂认识,有的迷信思想很严重,例如怕井下冒顶和瓦斯爆炸,他们就在洞口烧香、上供,还把耗子当老君爷供奉等等,根据群众的思想情况,万鹏耐心地给他们讲革命道理和科学知识,进行阶级斗争启蒙教育。万鹏深入浅出的讲解,工人们既能听懂,又感到新鲜,很愿意听,工人群众纷纷说:共产党比日本鬼子和国民党都好,以后一定跟共产党干革命,努力生产,支援解放战争,当好矿山主人。
双鸭山煤矿原本是个偏僻的地方,工人都是四面八方招来的,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五一”国际劳动节。因此,万鹏提出开展庆祝“五一”节活动,并让全体职工都参加庆祝大会,借此机会向全体职工进行政治宣传教育,同时开展生产竞赛,鼓舞职工的干劲。于是,双鸭山煤矿于1948年召开了第一个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当时的岭东矿和岭西矿共有6个井口,职工大约有八九百人,每个井口成立了一个分工会,坑长兼做工会工作。那天各分工会由坑长带队,雄纠纠、气昂昂地排着队打着红旗走入会场。大家都威风凛凛,精神振奋,表现了一种新的精神状态。会议开始前,各分工会之间互相拉歌、对歌,很热闹,矿工们的愉快心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都溢于言表,在一片热情洋溢的气氛中,我作为双鸭山煤矿总工会第一任主任宣布大会开始,首先由矿务局局长万鹏讲话,他讲的主要内容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来历和庆祝这一节日的意义,同时讲了解放战争发展形势以及职工们应担负的任务,号召全体职工学习革命先驱的斗争精神,继承革命先烈的革命意志,学习和发扬工人阶级的优良品质和团结战斗的精神,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解放祖国而奋斗。他指出当前我们煤矿职工的任务就是多生产煤炭支援解放战争,广大矿工要爱矿护矿,提高警惕性,防止坏人破坏生产,我们一定要把双鸭山煤矿建设好等等。大会建议全体职工积极响应矿务局的号召,为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在各分工会之间开展生产竞赛,并在好的生产班组中选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扬和奖励。会议越开情绪越高涨,各分工会谁也不示弱,纷纷派代表上台表态,互相提出挑战和应战条件,形成了竞相挑战和应战的热烈气氛。万鹏在各分工会代表讲话后,大声宣布,从“五一”开始,双鸭山矿务局创办《矿工周报》,并通过报纸把大家提的生产挑战和应战条件印出来,发给大家,让大家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和互相了解,以便评选先进工作者时做参考。同时,还通过《矿工周服》来及时反映各坑口和班组的生产情况,做到矿务局和群众互相通气。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这一决定表示欢迎。
《矿工周报》诞生后,归矿务局和工会领导,具体工作人员有高枫梧、郝善志等,武心田负责报刊审查。重要文章经局长审阅。报纸发到各分工会的生产班组里,因当时工人大多数没有文化,我们就组织读报小组,让大家知道报导内容。工人们听到他们的生产情况都很高兴,特别是看到他们的挑战书,觉得更要说到做到,更要努力完成生产任务,《矿工周报》真正起到了鼓舞群众干劲的作用。双鸭山第一份报纸——《矿工周报》就像一棵嫩绿的小苗在春风中迎着朝阳茁壮成长,是它首开双鸭山舆论宣传工作的先河。 万鹏因工作调动,于1948年10月离开了双鸭山,但他忘不了双鸭山那苍翠的群山,那碧绿的河水,更忘不了双鸭山那些曾与之朝夕相处的矿工同志们,从他以后同人说起双鸭山时那种眉飞色舞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他对双鸭山的感情有多深。他不止一次地说过,他愿意在退休时,到双鸭山去落户,去同那些矿工老哥们叙叙旧,看看双鸭山的山和水。可惜,由于10年浩劫,使他的愿望永远不会实现了。现在我仅以此文代表万鹏同志向双鸭山和双鸭山的人民表示衷心的祝福,愿双鸭山展翅腾飞,不断前进。
(袁毅杰,女,为中共双鸭山矿务局总支委员会第一任副书记,1988年于煤炭部科学
院离休。此文编者曾作个别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