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设治前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历史沿革

第一节 设治前的历史沿革



  据古代历史文献及考古发掘的文物考证,宝清一带并非是亘古无人,千年沉睡的荒原。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古人类居住,劳动和生活。
  夏、商、周以前,宝清属息慎地。《竹书纪年》称“帝舜二十五年息慎来朝贡弓矢”,这是这里的民族与中原联系的开始,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肃慎曾向周武王纳贡称臣。
  秦、汉至晋代(公元前221年~公元420年),这时期肃慎改称“挹娄”。宝清又属“挹娄”人的生产活动地区。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公元589年)“挹娄”改称“勿吉”,《魏书.勿吉传》载:“勿吉在高丽北,居肃慎故地。”勿吉向北魏称臣,宝清属于北魏的势力范围。这一局面大体延至北齐北周。
  
  隋、唐时期(公元58l~907年)。这个时期中国大统一,勿吉改称靺鞨。据《新唐书.北魏传》记黑水靺鞨隋末年归附,受册封,遣使朝贡每岁不绝。唐初征服了高句丽,恢复了在辽东的统一,置安东都护府,现今依兰一带均归管辖。武则天时期靺鞨人大祚荣建立震国向武称臣,领5京15府。公元726年唐在黑水靺鞨地设立“黑水州都督府”(今苏联伯力),可见此时这里已属中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年)契丹族灭渤海,建立辽国,统一东北。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设官置府。宝清属于辽的乌舍都节度使管辖。
  辽天庆五年(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国。金实行军政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并采用辽、宋制治理国家。宝清当属上京呼尔哈路管辖区。
  元代(公元1206~1368年)曾设奴尔干征东元帅府管辖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的五个军民万户府。据宝清在十八里乡报国村出土文物—塔察国王发的“管千户之印”考证,结合历代史书所记,宝清在元初已有“千户”之治。当属呼尔哈路万户府的管辖之内。
  明朝(公元1368~1644年)初期,明朝政府统一东北后,广设“都司卫所”,在吉黑两省地方设努儿干都司,万历年间努儿干共建卫所384所,广布于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直至库页岛等地,宝清属于努儿干都司辖区。
  清代(公元1616~1911年)
  公元1616年,女真族再度兴起,建后金。1636年改为清。此时宝清属于窝集部诺罗路属地。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后清朝在东北设置盛京(奉天)、宁古塔(吉林)、瑷珲(黑龙江)三个将军,下设副都统管辖。宝清当时属于宁古塔将军管辖区。同时,由于满族人大批入关,清廷又对女真发祥地的东北实行封禁政策,致使东北人口渐少,不少地方荒无人烟。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设三姓协领,归宁古塔将军管辖。当时宝清归三姓协领管辖。雍正九年(1731年)设三姓副都统,宝清在三姓副都统管理下,为贡貂赫哲人三佐领辖地之一部分。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列强纷纷侵入中国,沙俄帝国主义乘机以武力侵略的同时,还以武装移民实行蚕食政策,致使边疆告急。为抵制沙俄,巩固边疆,缓解财力困难,咸丰年间,清廷实行开禁放荒移民实边的政策,使山东、河北、辽宁等地的农民大量涌来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