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野生动物资源

第四节 野生动物资源



  一、飞禽
  宝清山多林茂,水草丰美,也是各种飞禽栖息之地。现已发现的鸟类有:鹰、猫头鹰、雀鹰、凫(野鸭)、布谷、鸱(鹞鹰)、鸳鸯、雁(鸿)、野鸽、啄木鸟、天鹅、鹊、鹌鹑、鹤、松鸡、沙鸡(沙半鸡)、燕、雉(野鸡)、麻雀、鹭鸶、寒雀、乌鸡、雕、海冬青、鸬鹚(水老鸦)、鱼鹰(钓鱼郎)、油鹳(斗文)、翠鸟、腊嘴、画眉、白头翁、水鸷、鱼狗、飞龙等共达30余种。
  其中珍禽有:仙鹤,又名丹顶鹤、长颈高足,体白尾黑,头顶一点红。每年3月上中旬,开始由南方飞来,本县七星河下游沼泽是它主要栖息地之一,也是我省仙鹤的故乡之一。10月中旬的白露前后,仙鹤又返回南方。现在世界仅有2 000余只,是稀有珍禽。
  鸳鸯 雌雄异色,雄羽毛鲜艳,成双成对雌雄不分开,外型如鸭,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之一。本县万金山北部水域中时有发现。春夏季在北方,秋返东南沿海一带越冬。
  乌鸡 学名黑琴鸡,又名乌野鸡,体大小如家鸡。雄鸡全身乌黑,雌鸡呈棕色杂以黑褐色,爪黑带毛。喜在山林的混交林中,肉肥鲜嫩。
  海东青 宝清自古以来是海东青故乡,近50年以来已绝迹。它凶猛著称,土名“海雕”,重20多斤,双翅展开长2米多,飞的高又快,兔、狐、山羊、狍子均是它的猎物。分芦花、白、杂三色以芦花为上,宋代以前就是贡品,辽代以后成为皇帝行猎助手。
  白天鹅 春季几乎与大雁同时来到北方,又名鸿鹄,可飞到9 ooo公尺高空,是世界飞得最高的鸟。春到北方产卵,从南到北万里之游故人们有“鸿鹄之志”的形容。白天鹅目前世界上也很少,故列为珍禽,本县七星河乡苇荡曾有发现。
  鹌鹑 灰褐色,尾秃、雌雄不离,肉细鲜美,营养丰富,可医病,为野味上品,古时为贡品。卵营养价值更高,进入20世纪80年代已有人工孵化。本地山林、麦田还时有发现。
  飞龙 体比鸽大,呈棕褐,又类沙鸡,比沙鸡略小。学名榛鸡,又名毛腿沙鸡,肉鲜嫩,为北方山珍,现分布在南部山区黄大顶子、黄二顶子一带山谷沟塘中。
  二、走兽  鹿 分梅花鹿、马鹿两种。其中马鹿是本地特产,身体高大,角分八叉,又名“八叉鹿”,全身都是宝,血、胎、角、尾、茸几乎全可入药。由于严禁捕杀,近年来野鹿数量有增加。在山区经常可见到野鹿。
  东北虎 是世界上最大的虎,体长达4米,重达300公斤,体魄雄健,色泽美丽,生活在寒冷山区,全身几乎都可入药。宝清40年代。50年代猎人曾数次在南部山区猎虎,捕活虎(下套子),北部凉水泉子乡在1972年曾有人打死1只虎。1969年,城内有人在蛤蚂通水库附近得过1只死虎,说明宝清东北虎并未绝迹。在南部黄大顶子一带有虎,但因山中草食动物减少,东北虎已濒临绝种危机。
  熊、狗熊 体较小,会上树,冬天蹲仓。
  马熊 又叫罴,体重达千斤,不会上树,喜食蚂蚁,又吃鱼、野鸟。冬季蹲仓,性凶残,敢与猛虎斗。熊胆是名贵药材。本地历史上曾常发生熊进城或毁庄稼事件。20世纪80年代边远山区仍常见到熊迹。
  野猪 形如家猪,但牙长,毛褐色无光泽,行动灵活,肉较家猪脆硬,肥少瘦多,鲜美杂食。时常有人猎获。
  狍子:似鹿身小,是本地常见动物,肉鲜、毛皮可防寒潮,以8月猎获为上品。纵跳能力极强,常活动在山脉中。听觉灵敏,一有声响就跑,过会又返回原地,俗有傻狍子之称。50年代以前,本地狍子十分雄厚,冬季家家以其肉为食,近年也不多见。
  孬头 又叫貉,似狐类大,皮为上等裘皮。清时三品以上的官才能受用。封冻前好在苇塘里,围泡子转,吃鱼、老鼠等。样子可怕,但很孬,用手就可抓到,故名孬头。宝清县至80年代大量家养。
  紫貂 体似家猫又比家猫长,四肢短而健,尾蓬松粗大,耳直立,眼大有神。有灰、黄褐、紫三色,以紫色为佳。生活在完达山中,一些史籍记载宝清在清初是捕貂的赫哲人的故乡,貂皮清时为贡品,现已人工养殖。
  青根貂 产于挠力河流域。又名“水耗”、“麝鼠”。皮仅次于貂皮,繁殖能力强。体如鼠,但尾扁长,在水中可起舵的作用,食鱼、水草,在近水沿处打洞。1979年以来已人工饲养。
  香獐 貌似狍子。身上带黑点,有白纹和条纹,公母均无角,是鹿科中唯一无角动物。会爬树,公獐有香袋,分泌麝香,白天在山林中,黄昏、早晨才出林活动。宝清历史上是“棒打獐子”之地,但现已少见。
  金钱豹 体似猫身上有铜钱般花纹。食肉、凶残、会上树,皮华贵价昂,骨可入药,近年已绝迹。
  水獭 体长1.2米,尾占1/3,是我国奇珍异兽之一。毛呈棕色,细腻,绒厚柔软,具有淋水性,价昂贵。善游泳,以蛙鱼、鼠为食,岸上建洞,喜清洁。40年代在东部挠力河岸曾有人捕获过。现在宝清东北部沼泽地中仍有水獭的足迹。
  
  三、两栖类  蛙 产于河泡沼泽,色黑肚红黄,冬季食肥美,挠力河流域仍有出产。   蟾蜍 俗名“癞蛤蟆”,比蛙大,身上有小水泡,不可食用,但身上小泡中可提炼蟾酥,是名贵中药。
  雪蛤 又叫田鸡,蛤什蚂。生长在森林山溪石洞之中,冬眠度过漫长的冬天。身上贮存大量营养,特别是雌蛤的输卵管叫“田鸡油”是名贵补药,清代入贡。现在中国科学院命名黑龙江雪蛤为黑龙江林蛤。是我国重要换汇物资。本县重要产地在宝山、宝密林场一带。  四、鳞介类  鱼 宝清河流密布,河道弯曲,水质肥美,历史上是产鱼之乡。50年代以前挠力河上游水系盛产冷水性鱼类,如细鳞、山鲇鱼、虫虫、红尾巴梢。中下游盛产鲤、鲫、狗鱼、白鱼、犹以红肚鲫鱼为优。全县自然野生鱼捕捞量在1956年年产量达951吨,到1983年全县野生鱼捕捞仅达140吨,野生鱼类大大减少。仅存鱼类有鲫、鲤、鲇、自鱼、细鳞、红鱿、鲌、乌鳢(黑鱼)、鳜鱼、塘鳢(老头鱼)、鳅(泥鳅)、还有马口、柳根、尖嘴等小鱼。其中鲫鱼约占90%,鲇鱼占3.6%,鲤鱼占3.2%,其它鱼类占3.2%。
  蚌 挠力水系各河泡盛产河蚌,大则如手掌,肉可人食也可做饲料,还可人工养珠。但多年趋势河蚌也日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