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灾害性气候

第三节 灾害性气候



  宝清县农业灾害性气候是:春旱、夏低温、秋早霜、再加冰雹与大风。
  一、卡脖旱
  卡脖子旱即小麦生长发育期降水不足,是宝清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据资料记载1957~1982年共有12年小麦歉收,其中9年是春季卡脖旱造成的。
  卡脖子旱出现的规律是:上一年封冻雨少,春雨少,6月高温少雨。不发生在6月低温多雨年;8月低温多雨或严重干旱年,很少卡脖子旱。
  二、低温冷害
  低温冷害多出现在6~8月,以6月低温危害为严重。6月平均气温低于17.5℃~18.4℃,同时6~8月平均气温为20.3℃以下,初霜在9月20日以前的年份易发生低温冷害。1955~1982年27年,出现9年低温冷害,大豆平均减产20%,玉米平均减少19%,最大减产大豆40%,玉米55%。
  低温冷害规律是:
  6月多雨日照少(1955~1982年27年中7年6月份日照少于240小时,形成冷害)。夏秋涝、早霜。高温日照少的年份。一般高温日少于10天的年份易发生低温冷害。据宝清气象资料记载,这种低温冷害每5年出现1次,已形成规律。
  三、冰雹
  宝清县冰雹发生在夏季,以6、7月份为重点,属局部性,但轻则减产重则绝产。
  发生冰雹地带是:福利~宝清~饶河公路两侧的沿山地带。雹道有3条:一是由青龙山~龙泉~北龙~兰花~龙头~西龙~东龙;二是小城子~太平~四新~勇进~徐马~解放;三是义和~三合~新民~东西太和~凉水。
  四、大风
  土地开发,森林减少,植被破坏,春季大风,成为农业气候一害。
      农时季节气象
  表2-3



  续表2-3



      宝清县1957-1972年气候对主要作物影响情况
  表2-4



  续表2-4



      宝清县小麦历年丰歉情况表
  表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