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农机具

第三章 农业机械

第一节 农机具



  民国和伪满时期,宝清县农业生产水平低,农具落后。木头犁杖铁铧子,弯钩镰刀弯钩锄,木掀、镐头、竹笤帚可以代表了旧式农具。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激发起改革工具的热潮。本着“重改轻、慢改快、先易后难、土洋结合、新旧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的原则,采取改制、创制、鉴评与推广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开展工具改革活动。到1959的全县共改制、创制、仿造各种农具39种,8 531件。其中,改制小麦播种机344套,采取加宽开沟器和加行到“12”、“14”、“16”、“18”、“20"行播,提高工效20~80%;改制、仿制大田播种农具有玉米点播、条播、起垄农具、双轮双铧犁等5种225台;改制整地工具7种,1 660件;改革中耕农具5种,4 310件,脱谷农具154件;植保农具4种,213件;以及深翻、施肥、搂槎子等农具多种。改革达到了增产、增收、提高工效的作用,受广大群众欢迎。
  在工具改革的同时,新式农具也在很快增加。情况如下表:
  表3-4



  1958年宝滑县从集贤县调入机引农具18台,其中犁lO台,耙5台,播种机3台。
  1960年机引农具发展到54台,其中犁17台,重耙5台,轻耙18台,播种机14台,另外新引进苏制C一4·2割晒机4台,联合收割机3台。
  1964年机引农具保有量达到239台,其中犁73台,耙102台,播种机40台,中耕机械七铧犁10台,播种、中耕两用机3台。
  1977年农具保有量发展到l 532台,其中犁279台,耙535台,播种机224台,中耕机械256台,大型脱谷机9l台,大田播种机龙江一号开始在本县试验推广。
  1979年机引农具总台数达2 385台,发展较快的是龙江一号播种机,增加到34台,联合收割机增加到6l台。
  1980年机引农具总台数为2 689台,其中犁433台,耙828台,播种机444台,中耕机231台,联合收割机达119台。
  1981年机引农具总台数为2 756台,其中增加幅度较大的为联合收割机,达286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