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物资供应和农机具修理

第三节 物资供应和农机具修理



  一、物资供应  为做好县农机的物资供应工作,于1961年4月1日宝清县农机物资供应站成立。其业务由合江地区农机物资供应站领导。地点在宝清县机械厂院内(现在的微电机厂),主要负责供应拖拉机、机引农具、半化机械及其配件。第一年的全年进销额达55.1万元。
  1963年至1968年,由于国家对农机事业的大力投资,农业机械保有量迅速增长,农机物资的供应工作日趋繁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至1968年末,农机物资供应站人员已由原来的4名发展到23名,年进销已达210万元。至1974年,随着农机事业的发展,物资供应站扩大为县农机公司。在全县各公社都先后设立了农机物资供应点,构成了全县范围的农机物资供应网络。
  1978年至1982年,是宝清县农业机械大发展的阶段,大中型拖拉机突破千台大关,1981年县农机公司销售额达937.3万元,是建站初期销售额的39倍。至1984年,全公司拥有职工103名,经营农业机械零件品种7 000余种,流动资金266.9万元,年销售额468万元,年末盈利1.39万元。
  1985年县农机公司超额完成了各项计划指标,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几年来,公司职工一直坚持在农忙时节送货至一线,颇受用户欢迎。1985年荣获省农机供应系统“创六好企业”先进单位和县“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二、农机具修理
  宝清全县的农机具修理,依靠县农机修造厂,依靠4个公社农机修造厂的配合。分别简介如下:
  县农机修造厂1961年省人民委员会投资建立宝清县拖拉机修理厂。有修理、机加、铸造、锻造等4个车间。工厂由工业局和农机局双重领导。1964年5月改为由农机局对口领导。主要设备有620车床一台,立式镗缸机一台,马力试验器一台,职工28名。主要的营业是维修保养、局部修理和简单的配件加工。随着农机事业的发展,于1966年10月开始开始新建厂房l 377平方米,先后增置新设备,摇臂钻床、立式钻床、牛头刨床、铣床、万能(进口)磨床、电气试验台、机、燃油试验台、气门研磨机、磨缸机等,年修理能力达200标准台。
  1968年改为宝清县农机修造厂。
  建厂以来本着以修为主、又修又造的方针,注重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生产能力逐步提高,由初期简单的修理和配件,发展到能生产省计划产品和较为复杂的地产品配件加工。生产的汽车加油泵一度成为热门货。畅销省内外。工人技术水平和修造能力不断提高。为宝清县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70年代后期,国内市场上拖拉机配件紧缺,而宝清县因拖拉机保有量较大,尤其是易耗件供应方面更为紧张。对此情况工厂设立了修旧车间,增置了修旧设备,配备了专职修旧人员。生产的情势很好。经大量修复的后轴、机体、缸盖、支重轮、大型配件都符合技术要求,修复的平均价格只有新品的30%,缓解了配件供应暂时紧缺的局面。从1978年至1980年三年,仅拖拉机 项修复达121个品种,3 577件,产值达55 436元。
  到1983年末,全厂拥有职工238人,其中干部29人,技术干部l0人,设备98台(件),能生产拖拉机配件20余种。1985年末,县农机修造厂分为农机修配厂和农机制造厂,一厂变成二厂。
  1985年,农机修配厂拥有职工91人,分开8个月,即修车105混合台。农机制造厂拥有工人137人,分厂后大抓了配件生产和工业性固定作业,产值、利润均达到计划指标。并与长春科学院联系,为大批生产暖气片积极做好准备工作。
  另外,县内乡村还设置了4所国营农机修造厂。即七星泡农机修造厂、青原农机修造厂、朝阳农机修造厂和五七农机修造厂。这些厂子的前身大多是国营拖拉机站。70年代以后,拖拉机向农村大队过渡,农村拖拉机驾驶员大多技术水平低,保养不够,随着机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多,修理任务也日益繁重。这4个修造点的建立,分担了过去由一家担承的拖拉机修理任务。大大方便了群众。据统计,从1978年至1985年,农村4处农机修造网点共承担了大修车368台,小修车128台,由初期的专项修理逐渐发展到能修能造的水平。能生产的地产品种有十几种。1978年至1980年期间,修复农机具备件15 350台件,产值达89 876元,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1985年,乡村农机修造网点共有职工71人,设备76台(件),占地面积44 867平方米,有厂房3 124平方米,有固定资产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