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机械化作业程度

第四节 机械化作业程度



  1958年宝清开始在农业生产上使用机械。主要做业项目为翻、耙、平翻。
  1960年,平播播种机和联合收割机投入农业生产。小麦生产在小面积上实现全部机械化。小麦平播较旧式的生产方法密度增加1~2倍,产量成倍提高。
  1964年,机耕面积达到36%,小麦机播面积超过50%。并开始向大田机械化方面投入机耕力量。
  1968年以来,为缓和畜力不足和解决中耕问题,大力推行综合号铲趟机的使用,但犁杖需要人工手扶,劳动强度大,群众谓之“犁后喘”。1969年组织全县会战解决犁后喘,促进了机械中耕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1970年。首次实现小麦播种全部机械化,消灭了对犁,这是宝清机械化播种方面的一个里程碑。
  1975年开始推广深松耕法;1978年推广由双城引进深松播种机,1979年大田播种机——龙江一号在宝清的大量应用,都大大推进了大田机械化的进程。同年,黑龙江省开始全面机械化试点,宝清县成立了由5个配备有全套机械的机械化生产大队组成东升公社,每个大队配备链轨式拖拉机10台,轮式拖拉机5台,农用载重汽车3台,联合收割机5台,配套农具有五铧犁、重轻耙、48行播种机、七铧犁、龙江一号割晒机、扬场机、精选机等全部配套农具。当年开荒,当年播种,当年受益,显示出机械化生产的威力。但1981年遇到多年罕见的涝灾,机械化生产受到严重阻碍。对此,中共宝清县委提出林、田、路、水综合治理的方针,推进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1983年宝清县开始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制,农业机械化事业也发生了由统一经营向分散经营的灵活小型方向发展,小四轮拖拉机及其配套农具增长很快,使全县农业机械化程度有较大的幅度的提高。
  1985年县属农机总动力153 468马力,农产品加工机械动力12 813马力,占8.3%;收获机械动力199 555马力,占13%;排灌机械动力8 740马力,占7%;运输机械动力6 046马力,占3.9%;牧业机械动力495马力,占0.3%;余为耕作机械动力,占67.5%;平均每千亩耕地占有农机动力为87马力。
  全县拥有拖拉机3 792混合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 428混合台,占37.6%;小型拖拉机2017马力,占53.1 %。拖拉机动力96 035马力,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动力7l 768马力,占78.7%;小型拖拉机动力24 267马力,占25.2%。每千亩耕地拥有拖拉机2.25混合台。
  宝清县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田间耕作、水田灌溉、脱谷、麦收、粮食与饲料加工等项作业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