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畜禽品种改良和繁殖 宝清县人民政府贯彻农牧并举的方针,大力开展家畜品种改良工作坚持繁殖第一使役第二的原则,在工作中使用先进科学改良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大办综合配种站,开展人工授精,提高畜群质量。 一、建立繁育体系 建国初期,县只有几匹种马,用本交配种方法,每年只配几十匹。后来各乡村组织农民自己选定,每个村都选种畜(马、牛、猪)政府发给种畜证明,提倡配种带料,作为养种畜的配种报酬。农业实现合作化以后,一般每个生产队都选出1~2匹(头)种马、牛。至1958年,县成立马匹人工授精站,省拨给两匹卡巴金种马,并派来一名人工授精技术员。相继省、地又在勃利、鹤立、双城等地办了训练班,宝清县派去10余人学习。1962年,县种马站增加到8匹卡巴金,饲养人员4人,技术员3人,在全县推广人工授精,每年可配母马达1 500至2 000匹。1964年,因马传染性贫血传入县内,种马站的种马也没有幸免,结果处杀1匹,死亡l匹,调出2匹,种马站只好收缩。1974年至1975年又引入苏重挽、阿尔登重型种马4匹,种马站又开始兴旺起来。接着,在万金山、七星泡、青山、夹信子乡又建了配种站,至1985年全县已发展到14处,输精点20个,在138个村开展马、牛人工授精。各乡配种站从过去的单一站在逐步办成综合站或牲畜改良站。 二、引进良种 1954年以来,先后从新疆、内蒙、南阳、延边、山市、沈阳、依安等地引进卡巴金、阿尔登、苏重挽等种马,南阳、荷兰、三合、西门达尔、朝鲜牛种,新疆细毛羊、考力代、高加索等种羊。1975年后又引进立木赞、海福特、夏洛来、黑色花奶牛等冻精,改良县内的黄牛。引进种猪有哈白、苏白、长白、新金约克夏、杜洛克、三江白等新品种达2 100头。30多年来共调剂种畜3 370头,引进冷冻精液29 000头份。
全县牲畜改良质量逐步得到提高,如黄牛在建国当时平均体高115.7厘米,1981年测定改良的体高为122.5厘米,增高O.05%;建国当时,猪8月龄出栏体重为180市斤,改良后为250市斤,提高38.8%;羊,建国初期平均产羊毛4.5市斤,1981年达到7.8市斤,提高80 %。1985年全县有改良牛11 890头,占总牛数的75.1 %;有改良马7 737匹,占总马数的77.5 %;有改良猪41 195头,占总猪数的79.1%;改良羊16 195只,占总羊数的78.2%。畜群质量逐年提高。
宝清县优良种畜引入情况统计表
表3-5
续表3-5
历年人工授精数字统计表
表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