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国营畜牧场

第四节 国营畜牧场



  宝清县国营种畜场建于1960年3月。当时县委贯彻党中央关于“畜牧业要来一个大发展,全改良”的指示精神,在县城西南部办起过渡性质的全民所有制的畜牧场。场的范围以小城子为中心,包括梨南、梨中、梨北、东泉、古井子、青龙山等共7个大队。改生产大队为全民所有制的分场,分场设党支部、分场部;总场成立党委、总场部。从体制机构人员编制上,把原县属朝阳农场撤消,原班人马调到畜牧总站分别任职。当时畜牧业发展的势头搞得很迅猛,地区一次投资40万元。县委派去党委正副书记和正副场长,并派人去河南省购买河南绵羊、综尾羊、细毛羊。从内蒙购买粗毛蒙古羊,总计购进3 000只,在总场西侧宝石河北岸盖起了大面积简易羊舍。接着又在梨北分场盖起了大型猪场。集中各类型大小猪700余头。随着事业的大发展与过渡来的大队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之间的矛盾越发暴露出来,平调风越刮越大,矛盾越加激化。场党委为保存实力,于1961年秋又在徐马大队地窝棚建成一处全民性质的猪禽骨干分场(即今种畜场),大养猪禽。禽发展到一万只,猪达到700头。1960年农业受灾、猪禽下降;1962年至1963年对农牧场进行了整顿,纠正了偏向,决定场社分家,将过渡上来的大队退回去,共7个大队向总场要走了平调的粮钱、物和土地,还啃去国家资金10万元之多,剩下的骨干场也就大伤元气。这期间,县委努力巩固发展这个畜牧基地,从体制上,人、财、物各方面大力支持办好北沟畜牧场,并将其改为种畜场,以发展种马为主.同时发展种猪、种牛,砍掉了禽。场部下设园艺、农业、猪场、羊场4个分场。相继从勃利马场购进苏重挽20匹,购进新疆细毛羊400只,朝鲜牛70头,壮大了种畜群。经4年多时间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充实了技术力量。省、地、县从财力、物力上优先投资,使种畜场开始稳步发展。15年来为国家提供各类种畜:纯种马20匹,改良马50匹,种羊700只,种牛50头,种猪700头。连续4年受到省、县表扬。
  1964年还办了一所畜牧学校,培训了56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学习,为各村培养了初级畜牧管理人员和兽医人员,为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十年动乱期间种畜场多次受到波折,一是由于政治动乱,领导瘫痪,另一方面由于几经搬迁,大兴土木,损失严重,畜牧业发展受到阻碍。
  建场26年来,有7个年头收支平衡,有6个年头盈余(盈余额为10万元),还有13个年亏损,亏损累计达60万元。但对全县畜牧业生产改良品种起到了很大作用。种畜场建设亦可观,初建时只有3间草房和30顷熟地;1985年砖瓦结构的职工住宅就有2万平方米,场有汽车5台,大客车1台,吉普车1台,康拜因6台,链轨车8台,电机设备齐全,农机具已经配套。1984年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制,办起了家庭小农场。1985年全场有土地l 500公顷,职工650人,300户。有中小学生16个班,学生430名,学校越办越好,近三年考入县实验中学学生居全县同类学校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