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采集业

第三节 采集业



  宝清采集业范围很广,主要是黑木耳、山野菜、畜产品和其它山产品4个项目。据调查,山野菜资源每年可采量达700吨,实采量只有200吨。山葡萄、猕猴桃、蘑菇、山核桃等山产品资源丰富,每年约有一半烂在山上。人参、五味子、刺五加等野生药材140余种,商业部门收购的就有60余种。还有多种野生动物,每年都收购大量珍贵毛皮及其它畜产品。另外,还有大量的废物收购,变废为宝,为国家节约和创造大量物质财富。  一、黑木耳   黑木耳是完达山区著名的山珍特产之一。生于林中朽木之上,以柞树为主,色树等次之。它营养价值高,被誉为“素中之荤”,又是纤维纺织、理发等业的重要保健食品。是增强体质、有益健康,防治多种疾病,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
  采集木耳是宝清人重要的副业项目之一。过去,野生木耳受自然条件限制,产量较低,满足不了人民的需要。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宝清全县每年只能收购上来几百市斤。
  1969年327斤;1971年414斤;1972年163斤;1973年107斤;1974年233斤。
  由县联社主持,由林业、外贸部门协助,宝清县从1974年开始引进人工木耳生产技术,当年全县栽种柞树木耳段25 500段,翌年黑木耳的收购量达2 096市斤,比前一年增长20多倍;1976年收购6 078斤,增长30倍;1977年收购9 135斤,增长40多倍。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黑木耳的生产成倍翻番。
  表3-19



  黑木耳的增产也同科学试验与科学管理分不开的。县联社科研项目中重点完成了黑木耳的母种分离与培育。原种栽培的培育,不同的木耳品种对比试验等项目,并取得了应用玉米糙子做的颗粒培养基扩繁母种的试验成功,解决了由于母种传代次数多,造成菌种衰退出耳率低的问题,这些都对木耳扩大生产起了推动作用。十八里乡连丰村实行耳营综合科学管理的同时,抓了菌,种、管、水、保等5个环节,连续5年保持高产稳产。龙头乡龙泉村,根据本地的自然气候特点,建造了拱式塑料大棚。从5月19日耳段进棚至10月末,共产干耳315斤,平均单段产量2.62两,比开放生产每段增产1.02两,提高63.7%。宝清山多林密,柞林丰富.有发展木耳生产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发展前景可观。  二、山野菜采集  盐渍蕨菜、广东菜、蘑菇含有丰富的营养,食用价值高,是宝清县出口的骨干商品,主销日本,被日本人当作“天然的健康食品”,誉为“山珍”美味,深受欢迎。每年都可为国家换取大量外汇。
  县境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从70年代中期起,开始组织这项生产,县乡两级政府十分重视领导,外贸公司等单位加强技术指导,每年的山野菜的采集期,县乡都成立山野菜生产领导办公室,宣传与组织群众如期完成任务,群众对这项生产积极性也高。1979年以来,山野菜生产出口情况如下表:
  表3-20



  龙头乡前龙村是宝清县广东菜重点产区。1979年以来,每到采集季节,男女老少齐动手,起早贪黑采集加工山野菜。全村108户,每天有200多人上山采集。1982年共采集广东菜41 645斤,占全县收购总量的63%。加上采集其他山野菜829斤,共收入26 560元,平均每户收入246元,人均收入40元。周桂香一家1982年交售成品广东菜1 024斤,收入494元。牛艳芳一家这年交售1 379斤.收入663元。
  岚峰乡河东村女社员刘维珍,从1980年起采集山野菜,4年共交售出口淹渍蕨菜9 416斤,纯收入4 019元,平均年收入l 005元。1983年她为了扩大采集场地,发动一部分妇女一起驻进深山,盐渍容器和用品全部搬进山里,边采边加工,她采集的数量最多,质量最好,受到县委和县政府的表扬。
  三、野生药材采集  县境大部分处于完达山区或半山区,野生中药材十分丰富,县医药公司当地收购的种类共计143种。其中有根茎类的白鲜皮赤芍、桔梗、龙胆草、狼毒、玉竹、灵仙、白薇、山龙、地榆、平贝、党参、黄芪、人参、刺五加、防风等24种。植物种籽类大力子、五味子、天仙子、车前子、黄瓜籽等29种。有植物全草类的细辛、透骨草、车前子、益母草、仙鹤草等21种。花类的红花、洋金花、鸡冠花等7种。叶类有艾叶、苏叶等4种。皮类有黄柏、陈皮、黄瓜皮等24种。动物类药材有鹿茸、熊胆、虎骨、牛黄、田鸡、鸡内金、猪胆、地龙等30余种。
  县自50年代末期开始收购地产中药材,县医药公司,各乡供销社的采购站在全县各村屯按国家需要,组织采集,大量收购。仅1975年中药材的收购总值为11.5万元,总量为12.7万公斤,其中鹿茸一项即收购123公斤,人参一项收购1 787公斤。1982年中药材收购总值为739 600元。总量为12.8万公斤,其中有鹿茸194公斤,人参7 382公斤。  四、山产品收集   宝清县山产品十分丰富,每当夏秋季节,大量的山产品先后成熟。农村素有抢收山产品的习惯,称之谓“小秋收”运动。到时,男女老幼,成群结队采集山产品,60至70年代人们常称之谓“打人民战争”。品种除了大批中药材以外,主要的有:(1)草产品类如羊草、青杂饲草、苫房草;(2)土产品类,如橡子仁、山葡萄、苕条籽、苕条、黑白柳条;(3)干鲜果类如榛子、山核桃、松籽、地产果、干菜;(4)蘑菇类如元蘑、花脸蘑、榛蘑、草蘑、猴头蘑等,仅就1981年“小秋收”运动中的统计数字来看,全县的采集收获是相当大的。这年收木耳l 200担,各种蘑菇547担,淹渍蘑41吨,榛子550担,山核桃40担,瓜干6000担,土篮子21 OO副,青杂饲草500吨,山葡萄2 100吨,苕条420吨,苕条籽5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