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机械工业

第二节 机械工业



  民国时期,宝清无机械工业,只有一、二家铁匠、手工打制小农具。伪满康德4年(1937年),铁匠炉14家,从业人员122人,其中益合炉有10千瓦电动机1台,变压器2台,8尺皮带车床1台,30冲程中头刨床1台,立钻、砂轮、吊锤各1台,可以加工小零件,能进行机械维修。生产农具、大车。另一家山东炉有5千瓦电动机1台,变压器、8尺车床、砂轮、吊锤等设备各一,可以进行套丝挑扣,生产刀剪。其余各炉全部靠手工生产。1941年至1945年因伪满末期金属材料奇缺,大部分铁匠炉倒闭。
  解放后,1947年12家铁匠炉联合成立了铁工厂,重新振兴地方机械工业。1976年4家铁匠炉(谦益兴、胡家炉、姜家炉、王家炉)公私合营,成立向阳铁工厂。同时几家个体手工业联合,成立了农具厂,这三家厂,成为宝清县解放后机械工业的基础厂家,至70年代已形成微电机、汽车修配、农具修造三个体系的地方机械工业。
  
  一、微电机制造
  
  微电机制造业是1971年正式投产,它的前身是几家私人铁匠炉联合的铁工厂,有8尺机床台钻、吊锤、柴油机等简陋设备。1958年更新设备改为机械修配厂,可生产鼓风机、粉碎机等为农业服务产品。1965年生产的北马牌锄草机,被省评为推荐产品,载入《农副产品加工机具》一书。1970年开始微电机试制工作,1971年投产。依靠自身力量改造设备,自制60吨冲床、离心投浇铸机、绕线机、手扳压机、烘干机等,购置空气锤、立钻、台钻等新设备。1972年,微电机列入国家计划,当年生产1 101台。1975年产4 756台,完成产值79万元。1979年班组建立管理制度并实行岗位责任制,新建了厂房,进行提高了产品质量,1981年,试制成功离合器电机、单项民用水泵等新产品,1983年为扩大竞争能力,扩大市场,生产升级换代产品A02、C02、P02系列节能微电机。至1985年,微电机年产量达10 000台,年产值71.9万元,固定资产85万元。年利润2.4万元。
  二、汽车修配
  汽车修配业的前身是为农业服务的修配厂,由4家铁匠炉公私合营而成,初期只能生产小木农具,1958年成为国营企业,增加金属切削设备,可以从事机械加工、农机具修理。1970年增加翻砂车间,1972年生产了宝清第一台制砖机,同时生产粉碎机、带锯等产品.企业规模逐渐发展,职工最多时达960人,年产粉碎机35台,产值19万元。1976年开始从事汽车修配,一年修配各种汽车l 000台左右。1983年城乡个体汽车修理业兴起,国营汽车修理业不景气,由汽车修配转为兼产定型产品生产,如钢窗、金属档案柜。1985年完成产值37万元,利润3 000元。
  三、农机具修造  1956年几家个体手工业联合,成立了红旗农具厂,为集体所有制专为农业服务的厂家。主要产为犁、铧、镰刀、锄板、畜力车等。进入60年代可生产脱粒机、打稻机、引风机、铲趟机等农用机具。1970年开始生产播种机、水泵、电动机等大型农机具,其中J02型电动机成为本企业拳头产品,畅销省内外。1975年为适应各地对抗旱机具的急需。开始生产喷灌机,由小型到中型.最后可生产大型手移式喷灌机。其中DRP一400型圆型喷灌机和DPP250平移式喷灌机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CP8Y一40型喷灌机、CP8Y50型喷灌机获省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1983年以后.随喷灌机销路不畅,企业转产,一厂变五厂,即铆焊厂,专从事黑白铁铆焊,生产拖车、油罐等;锅炉修造厂,生产锅炉、钢窗、农用脱粒机;农具厂。生产铁制小农具,维修农机具;铸造厂.专从事铸件生产;排灌机械厂,未从事民用小水泵、电动打稻机、引风机的生产。经济效益大多仅能维持开工资、产品销路仅限本地.生产大多是开开停停。1985年乡村农具修理业兴起,年生产配件4.5万件,铁制农具5 000件,县农具修造业面临挑战。〕
      宝清县机械工业生产概况表
  表4-3


 续表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