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煤炭生产

第三节 煤炭生产



   一、设计
  伪满时期采煤生产根本谈不上先设计后开采,只是根据煤层大概分布,不管矿工死活,见煤就挖,根本不考虑地层构造,岩石种类,矿工一入矿井好比进鬼门关,水、火、冒顶事故不断发生,煤炭产量也不高。
  解放后,每建矿井均根据地质资料,反复核实,精心设计,经审核后才能投入开采。宝清矿一、二第一份设计材料是根据110地质队的普查报告形成的。宝清矿青年井为一井附属井,是根据一井工程平图和圈定的露头设计而成。宝清矿三井设计是根据110地质队普查报告而做的。宝清矿东井是根据矿区地形图。三井采掘工程平面图而设计的。每设计一井不仅设计出年产量,还要设计开拓通风、供电、放水等方案。宝清各矿大部为斜井,小煤窑,索伦矿为露天开采:社办和个体小矿也由县有关部门提供矿山设计方案,然后才能投产。
  二、开拓
  日伪时期开拓采煤全部人工镐刨,采煤采用房柱式,劳动强度高,安全系数低。解放后,各地方国营矿建矿初期因设备不足,土法上马,在斜井建设上,仅采用以顺槽代替原盘形式开拓,采煤工作面斜长为30~50米,人工打眼放炮采煤,限制了生产发展。进入70年代,普遍采用电钻、风钻打眼放炮采煤。采煤工作面斜长为lOO~120米,为长臂后退式采煤。乡镇及个体煤矿开拓大部是打眼放炮采煤,仍采用房柱式,个别复杂地层仍须人工镐刨。
  三、运输
  日伪时期,采煤运输全靠人背。解放后,宝清矿建矿初期没有提升设备也只靠人工挑。1962年开始使用22KW绞车吊车提升。1966年以后使用1.2m提升绞车运煤。1976年1.6m绞车投入使用。岚峰矿一开始就使22Kw绞车和1.2m绞车。采煤工作面用溜子运输,平巷运输采用矿车“吻合”人工推车运输,以后改为牛拉矿车。1978年以后取销井下牛拉矿车,全部改为调绞运输。在乡镇和个体煤矿中,仍可见到人力推车,人背煤或畜拉运煤。
  四、通风排水
  通风 伪满时煤矿无通风设备,瓦斯经常爆炸。解放后,无论国矿和乡镇、个体煤矿均备有鼓风设备。宝清矿三井因不断延深,于1983年安装16号主扇,确保生产安全。岚峰矿也有正规通风设备。
  排水 宝清各矿涌水量较小,一般情况为20m。/小时。宝清矿建矿初期无排水设备,工人需穿胶靴在水口作业。现已用40Kw水泵,实行二段排水。
  五、供电
  伪满时期,矿山无电,只靠油灯、电石灯照明采煤。解放后,国矿、集体、个体矿都备有发电设备。矿工配备蓄电池矿灯,巷道以安电灯。宝清矿初期无外部电源,矿山用电自备2台柴油发电机。1968年宝清电厂投产,开始对煤矿供电,岚峰矿也用宝清电厂电。采用电压为6.3千伏,地面变电,低压入井,1985年三井开拓不断延伸,低压供电已满足不了要求,省局投资lO万元建成井下变电室,实现了低压改造入井,电压由380V升至660V。
  六、机电维护
  宝清煤矿建立初期只有一维修班,只能从事接线,安灯简单维护,坏了零件要送县城加工修理。1973年矿里设机电厂,配有空气锤、床子、负责对全矿设备维修、保养、岚峰矿也相应配有维修车间。各乡镇、个体小矿有维修班组,可及时检查维修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