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红砖生产
第三章 建材工业
第一节 红砖生产
伪满康德4年(1937年)有砖窑一家,经营人张传云,工人15人,旧式砖窑二个,年产红砖120万块。1945年光复前倒闭。
解放后,民主政府为发展地方建村工业,1953年,由县印刷厂办一个小砖厂,1958年成为独立制砖企业,当时只有工人31人。开始是手工托砖坯,自然风加热烘烧,日产红砖仅几千块。1964年开始采用柴油带动制砖机,产量开始上升,1978年改为150型电动制砖机,1974年又改为450型电动制砖机。1975年至1977年焙烧工艺采用半处自然引风。进入80年代,基本建设项目增加,用砖量增大,又分出国营第二砖厂。1985年县国营砖厂全部实现机械制砖,焙烧全部采用吸风机强制引风,日产量达10万块。县砖厂年产由1958年的500万块增至1985年1900万块,年利润由1958年的3万元,上升到1985年12万元。
在国营红砖生产不断发展的同时,乡镇、村屯红砖生产也纷纷开工,全县各乡,几乎乡乡有砖厂,其中较大的有万金山、七星泡、青原等砖厂,村办的砖厂有建设、兴国等砖厂规模较大,这些砖厂也是机械制砖,轮窑焙烧,机械引风。1985年生产红砖6 105万块。1980年以后,各砖厂大部将普通外燃砖改为煤灰掺兑的内燃砖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