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下序
第五编 交通邮电
第五编下序
第五编下序
宝清建县前交通闭塞、经济萧条、文化落后。成为与世隔绝的“北大荒”。
建县后,随着人口的增多,交往的频繁,逐渐由人背、肩扛扁担挑的原始运输发展到牛马爬犁。牛马车(铁车)的畜力运输,富锦为宝清对外交通的必经之地,每至夏秋水涨,车马不通,实为困难重重。伪满康德二年(1935年)宝富土路才通,伪康德六年(1939年)始有长途电话、电报、邮政等设置。
伪满时期,日本侵略军为满足军事上的需要,先后在本地抓劳工修了通往富锦、饶河、勃利、密山四条简易土路。这时的运输工具,除了日军的军用汽车外,仍然是牛马铁轮车和牛马爬犁。
宝清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全县人民积极发展生产,大搞经济建设,1947~1949年历经3年时间,整修了宝清通往密山的公路,并保持常年通车。
1952年,全县有载货汽车12辆,货运量26 154吨,客运量8 500人,1962年开始对乡镇道路大兴建,三年时间,各乡都通了客运班车。1980年全县拥有载重货车277辆,其中运输部门72辆,客车35辆(其中自用5辆)。全年货运量156 465吨,客运量1215 168人,全县公路长达622公里。干线福利至饶河,还有县公路宝~密、宝~勃、宝~福公路,公社公路218公里;专用线达到常年通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宝清交通有了显著的变化,地方道路(乡级公路)发展得尤为迅速,连续多年被省树为公路交通先进县。
1985年全县有省级公路l条71.2公里,边境国防公路1条27.6公里,县级公路5条238.8公里,乡路14条222公里。纳入国家养护的有4条共219.8公里。乡级公路纳入常年养护的ll条177.9公里。尚有煤矿、林场、砖、瓦厂专用路线91.1公里,国营农场专用道路320公里。全县有土地面积10 001.23平方公里,公路总里程为938.9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占有公路O.094公里,公路占有率为9.4%。
全县(除国营农场外)有养路道班52个,养路员工583人,全县各乡镇全部通了客运班车,占村屯总数的81.6%,全县机动车辆3 616台,成为全县的主要运输工具。1924年(民国十三年)宝清设立邮政局。
1947年7月(宝清解放初期)有自办所1处(县局l所),代办所3处,邮路85公里、电话容量350门。
解放前的邮政,走私、行贿、贬卖毒品充塞其间;电信也是为日伪镇压反满抗日活动服务。县内架设了宝清至七星泡、七星河、十八里、青山、头道河子、凉水泉子、宝密桥的警备电话。
邮政除密山至宝清是汽车通邮以外,其它邮路均靠人背。
建国前全县邮电局所只有1处,许多乡镇没有邮政机构,农民寄一封信要翻几座山,跑几十里路。
新中国以来,重视发展邮电事业。
1952年全县邮电所共3处,其中农村2处,邮路总长203公里,长途电话交换机30门,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160门。邮电业务量3.6万元,出口函件7.9万件,包裹O.1万件,汇票O.4万张,电报O.4万份,报刊累计32.3万份,长途电话O.3万次。
1957年全县邮电局所8处,其中农村的7处,邮路总长度370公里。长途交换机30门,电报发报机1部,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160门。邮电业务量8.1万元,出口函件38.1万件,包裹O.2万件,汇票2.2万张,电报O.7万份,报刊累计43.5万份,长途电话O.3万次。
1965年邮电局所总数25处,其中农村的24处,邮路总长度569公里,长途电话交换机30门,电报发报机1门。无线电发讯机7部,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300门,市内电话用户197户。邮电业务量20.7万元,出口涵件63.5万件,包裹1.4万件,汇票4.6万张件,电报1.5万份,报刊累计202.8万份,长途电话1.2万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宝清的邮电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截止1985年初,全县有自办局所34处,其中设在农村的33处,邮票代售处148处,其中设在农村的145处,信筒、信箱129个,其中设在农村的121个。全县邮路总长度832公里,职工共359人,其中邮电支局职工33人。
邮电业务总量75万元,函件143.6万件,机要文件577件,包裹5.3万件,汇票11.4万张,订销报纸期刊发份数3.7万份,累计分数649.7万份,订销杂志期刊发份数10.9万份,累计份数144万份。有载波电报机总数2部,电传打字机总数4部,供电式长途交换机lO部,载话端机设备4部,县内电话主要设备有交换机总容量600门,自动纵横制600门……已装交换机的乡12个,已装载波电话终端机的乡10个,已通电话的乡镇15个,已通电话的村14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