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运输

第四节 运输



  一、人畜运输
  宝清历史上沿袭的人背、肩扛、扁担挑的运输,逐步为牛马爬犁,牛马车所取代。
  民国期间,全县有各种铁轮畜力车323台,马1 542匹,牛1 098头,骡子284匹,驴24头,合计948头(匹)。
  伪满时期,全县有铁轮车512台,马2 576匹,牛2 292头,骡455头,驴31头。
  铁轮车原多为双轮大车,笨重。伪满中期双轮大铁车开始改进为4轮铁车,前双轮有活轴,方便于拐弯磨车。畜力铁轮车的运输虽然比人背、肩扛、扁担挑是进步,但路途漫长,艰苦跋涉,凭步量,是不容易的。从宝清县城至星河镇中间,地名有五里桥、十二里、十八里、头道山、二道山、三道山、齐家店、韩家店、鲍家店等都是人畜运输时代留下来的地名。
  解放之后,宝清农村才开始有胶轮大车的出现,它同铁车比较又是一大进步,载重量增加,速度也快多了,但造价贵,一般农家买置不了。至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时期的1957年,全县总共才有胶轮大车44台。1958年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依靠集体的力量,胶车数量在一年间增加到18l台。但从整个人畜运输的车辆来看,仍占少数,铁轮车仍占多数。那时谁能被分配去赶胶车,那真是车老板中的佼佼者了。从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胶轮车持续发展,1964年全县发展到1 064台,1968年达2 138台,最高1977年达3 368台。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5-1



  从60年代起,铁轮大车逐渐被淘汰,至70年代初全县农村铁车合计只有80台,至80年代已经绝迹。
  胶轮小车(手推车)在宝清城乡大量增多。这种车除人力手推以外,还可以用单马拉。轻便灵活,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农村联产承包制实施以来,小胶车(还有小四轮机车)猛增,1984年全县小胶车为13 662台,1985年高达19 645台。
  据1985年统计,全县城乡自行车总数达11 000辆,宝清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以来,畜力车虽然相当数量存在,承担着农田运输任务,但已经不是农村主要运输工具了,逐步被小四轮、大四轮等拖拉机所取代。至1985年,全县已拥有大、小四轮车3 178台。胶轮车达17 403台。另外各种摩托车也成为交通工具。
      全县摩托车情况表
  表5-2



  二、公路运输
  1949年密山运输总站在宝清设立运输站,配备2人,分管宝清运输业务。1952年成立宝清县运输公司共23人。1958年交通科,运输公司,养路段三家并为政企合一的交通运输局。
  1963年运输公司三权归合江地区运输公司管理,1967年三权下放交与地方,1973年地区将三权收回,统一管理,1984年实行市管县,佳木斯将三权放与地方管理。宝清公路运输1949年仍靠农村铁车,当时仅有11台日伪遗留下来的私人汽车。1952年县城镇仅有私人烧木棒的日产汽车12台,1953年将戈斯车型改小客车3台,并组织畜力车10台,承担县城客货运输。
  1955年省拨l辆新客车,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实行公私合营,私人汽车和人员一律改为国营,成立15台汽车组成的汽车队。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国营运输。
  货运货车由1956年的12台发展到1978年的47台。社会汽车运输1980年是344台,其中农村142台,1985年为465台,其中农村165台,个体为146台。
  全县轮车运输1980年是503台,其中农村411台,1985年为3 178台,其中农村3 086台。
  
  建国初期和“一五”时期(1953—1957),国营专业汽车少,个体畜力车多,畜力运输占总运量的92.9 %,在运输管理上是政企合一,运输政策上是实行“三统”(统一货源,统一制度,统一结算)。
  三年调整时期和“二五”时期,运输紧张,货多车少,大挖运输潜力,组织畜力车参加货物运输,在专业运输技术管理上,大搞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大搞“汽车列车化”。一车带多拖,双班作业,开展10万公里无大修。在畜力车方面大搞轴承化。在运输紧张时则大搞抢运活动,如突击抢运粮食,以及1969年珍宝岛护岛(7512工程)两年计划一年完成,汽车运输起了骨干作用。
  1968年后,由于公路发展很快,货物流量显著增加,在货多车少,专业汽车不够用的情况下。组织了畜力运输,在县革委会的领导下的生产指挥部,成立了联运办公室,组织社会车辆参加运输,并将农机、县社车队合并为运输公司。
  “四五”时期,专业车辆有所增加,社会车辆也相应地增加台数,货物运输有很大程度的缓和。
  “五五”时期,运输部门开展了“工业学大庆”活动。推行了单车核算。建立了岗位负责制,经济效益有了提高。1976年国营专业运输上缴利润47.9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运输政策放宽了,个体运输户参加了经营性运输,运输市场打破了“独家经营”的局面,竞争使经营管理加强了,服务质量变好了,生产效率提高了,运力增长速度高于货物增长速度,社会效益普遍增加。
      货运生产完成情况表
  表5-3



  续表5-3



  客运 国营客车由1956年的3台发展到1978年的28台。1985年为45台。全县乡镇全部通了客车,已通客车的的村屯157个,占村屯总数的(193个村屯)81.6%。全县平均每平方公里有路近0.05公里。
      客运情况表
  表5-4



  续表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