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百货、烟、酒、糖业

第一节 百货、烟、酒、糖业



   一、百货  1947年东安贸易局宝清分局成立了百货商店,店址在现镇卫生院路南,营业面积70平方米。经营棉布、煤油、盐、火柴、日用百货几十个品种。1949年9月成立百货公司,内设4个职能股,设1个批发部,2个零售门市部,职工42人,营业面积140平方米,另有仓库、食堂200平方米。1951年公司建立糕点厂、被服厂,职工达75人。1953年糕点、被服二厂移交县社。1954年8月将棉布商品划出,成立花纱布公司。1956年花纱布公司又归百货公司,同时接收了公私合营的百货业,成立了国营百货第三商店,职工达163人。1957年第三百货商店恢复公私合营性质,改称合营门市部。同年,将经营的五金、交电商品交出,由工器站经营。1958年商业高度集中统一领导,百货公司、食品公司、工器站合并成采购供应站,取消公司内职能股由商业局领导,原所属门市部直接隶属商业局。1959年9月采购供应站分开,成立百货供应站、食杂站、工器站,隶属商业局。1962年恢复公司,内设职能股。1965年百货经营的医药归药材公司。
  1966年在邮局路西建砖瓦结构916平方米的平房,为第一百货商店营业室,成为宝清有史以来最大的百货店,经营百货品种达4.500种,至1981年又兼营小五金家用电器,1985年销售额243.2万元,实现利润4.5万元,缴税7.6万元。
  1967年初,“文化革命”破“四旧”,把百货合营商店改为“东方商店”,后改为国营第三百货商店。1969年重新建成砖瓦结构营业室200平方米,经营大小百货,食杂等商品。由于地处偏辟,经营状况始终不景气。
  1979年下乡青年返城,百货公司相继建立一、二、三青年百货商店,属集体经济,隶属百货公司。
  1982年第二百货商店翻建成二层砖瓦结构楼房,营业室面积2 000平方米,经营大小百货杂品、自行车、家电、工艺品、针织品、玩具、钟表等达万余种。1983年开始,商品除在三级站进货外,还开展了到外埠进货的自采补缺业务。1985年销售额达384.8万元,上缴税6.1万元,利润2.3万元。
  1985年国营百货公司系统商品销售总额达l 516.6万元,比1984年增长7.2%。比历史上最高年份1959年增长1.3倍,利润14.2万元,成为历史上最好年份。  二、烟、酒、糖业 
  1956年以前宝清烟、酒行业归专卖公司经营,糖归食品公司,1958年成立食杂站,1960年改称食品公司,经营肉、蛋、禽、蔬菜、糖、烟、酒、糕点、罐头,下属糕点厂、屠宰厂、粉条厂、酱菜厂、菜窖、批发部、商店。1963年肉、蛋、禽分出,成立食品公司,剩余业务成立烟酒公司。下属单位有批发、零售、糕点厂、酱菜厂、合作商店,经营烟、酒、茶、罐头、奶制品、糕点、糖果、蔬菜、酱菜。经营方式:以销量购、批零兼营,负责烟酒专卖市场管理。职工总数l 91人,年批发额144.6万元。零售额62.4万元,利润26.95万元、(其中高价商品利润17.09万元)
  为解决青年就业。1976年烟酒公司曾在镇内办5处青年商店,到1984年只剩1处。
  香烟经营,原一直属烟酒公司,1983年分出单独成立烟草公司,该公司属独立局级企业,负责全县烤烟生产指导、收购、卷烟购进、批发、销售。1985年销售额380.2万元,上缴利税90万元。
  至1984年烟酒公司改为糖酒公司,主管糖、酒、糕点、茶、酱、醋的批发零售及酒类专卖市场管理。所属商店还兼营五金、交电、日杂、百货。1985年商品销售总额787.7万元,为历史最好水平,利润12.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