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烈士陵园

第八节 烈士陵园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为缅怀革命烈士,在县境内先后修建了3处革命烈士陵园和4处个人牺牲地标志。  一、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  1945年8月,县各界人民为纪念在解放宝清而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在县城西门里中央大街的北侧,修建1座苏联红军烈士墓,墓前建1座高3米、正侧面宽均为1米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其结构是由石、砖砌成,水泥和白灰着面,塔座和塔尖各刻放1颗五角红星,此纪念塔于1964年拆迁,苏联红军烈士的遗骨移到革命陵园安葬。   二、革命烈士陵园  1946年6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359旅719团,在解放东安、宝清和剿匪战斗中,以团长廖绍纲等93名同志英勇献身,为铭记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1953年5月,县人民政府在县城西山脚下修建l座革命烈士陵园,建l座高8米,正、侧面宽为1.2米的纪念碑,碑的正面是苍劲有力的“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白底黑字,右侧刻着仿毛泽东体的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左侧刻着如下碑文:
  东北河山,壮丽巍然。
  沦于敌手,十有五年。
  复遭土匪,扰乱民安。
  人民涂炭,苦不堪言。
  赖诸烈士,勇往直前。
  舍生取义,后继前贤。
  解放人民,还我河山。
  英灵不泯,亿万斯年。
  碑的背面,刻着烈士的英名。陵园占地1 600平方米,周围树木环抱,中间的行道两侧,是经过整修的树墙。每到清明节,人民群众前来扫墓,祭悼烈士的英灵。1983年春,县委决定,将革命烈士墓移至城东公园内的马鞍山上安葬,并在山顶上修建1座占地面积167.77平方米,高15.6米,正、侧面宽为2.18米的烈士纪念碑。原359旅旅长王震将军于1983年9月9日为纪念碑题为:“解放宝清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三、珍宝岛自卫还击战烈士墓
  1969年3月2日和3月15日,苏联边防军出动大批武装部队和大量坦克、装甲车、悍然侵入中国领土珍宝岛,首先开枪开炮,连续制造了严重流血事件,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进行了自卫还击,沉重打击了苏联的入侵部队,胜利地保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在这次自卫还击战中,中国边防部队先后有68名指战员光荣牺牲,其中有5位烈士被中央军委和国防部授于“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他们是:“踏遍雷区无所惧”的孙征民烈士;“粉身碎骨志不移”的杨林烈士;“一生交给党安排”的陈绍光烈士;“洒热血,捍江山”的王庆容烈士;“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于庆阳烈士。为了安葬这些烈士,宝清县于1969年3月,在挠力河东岸,万金山麓修建了“珍宝岛自卫还击战烈士墓”。灵墓以水泥砌成,墓前立碑。碑上镶着烈士生前的照片,刻着烈士牺牲的时间。烈士陵墓的前排安葬着5位战斗英雄。在陵园内建筑5间守灵室和接待室。1984年秋,经省政府批准并拨款25万元,在烈士墓中修建l座纪念碑和300平方米的纪念馆。纪念碑基座5米,碑高9米,碑上有4米高的五大英雄英勇战斗的雕塑造型。陈雷省长于同年9月为纪念碑题词“珍宝岛自卫还击战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碑词。
  烈士墓占地总面积37 500平方米,四周青松环抱,庄严肃穆。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从各地前来参观。每逢清明节,广大人民群众到烈士墓进行瞻仰祭扫活动。缅怀革命烈士,寄托人民的哀思!  四、烈士牺牲地纪念标志  1、戴克正纪念标志 戴克正系抗日联军第5军3师9团团长,1938年8月牺牲在宝清索伦岗东的小团山子,为纪念其抗日功绩,民政局于1982年10月在他经常战斗过的地方西石灰窑建立l处纪念标志。
  2、朱新玉纪念标志 朱新玉(朝鲜族)原东北抗日联军妇女队长,1941年牺牲于宝清县监狱中。为纪念其功绩,1982年民政局在她经常战斗过的石灰窑建立了朱新玉纪念标志。
  3、黄玉清纪念标志 黄玉清是东北抗日联军4军政治部主任。抗联第二路军总部政务处主任,1940年在宝清县南石灰窑战斗中光荣牺牲,县民政局于198绩,1984年7月民政局在李卡河西山坡(现东泉村西)设立了纪念标志。  上述纪念标志规格:  第一层底座长120公分,宽70公分,厚12公分。  第二层底座长100公分,宽70公分,厚12公分。  主碑高150公分,宽50公分,厚12公分。